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文/占豪
过去10年,中国军事装备可谓突飞猛进。如今,中国在很多军事装备领域已赶上或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譬如,中国的航天技术,这个世界上应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中国的J20,技术水平也应仅次于美国,甚至某些方面已超越美国,和俄罗斯的T50也是各有千秋;中国的无人机,已成体系并多系列推出,最新曝光的“神鹰”无人机更是让人惊喜;海军方面,不但有航母辽宁号的不断试验取得成果,自主航母也已开造,更有052D等军舰批量“下饺子”,还有新一代潜艇、核潜艇的批量列装;在导弹和反导方面,中国也已走在世界前列·····总之,中国的军事装备,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总体虽仍与美国有差距,但与俄罗斯相比已各有千秋。
但是,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在中国军事科技越来越快发展的当下,在中国军事装备已经取得这么大进步的背景下,中国为何还要不断从俄罗斯买军事装备呢?关于这个问题,不少战友问过,今天借机简单谈一下。中国现阶段仍从俄罗斯购军备,主要有如下四个原因:
一、中国军事装备依然有短板。
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军事装备中,中国短板部分是最重要的合作内容之一。譬如,中国在战斗机的航空发动机方面一直处于劣势,不能满足我军需求。考虑到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还需要时间,从俄罗斯购买先满足需要就是一个合适选择。诸如此类的短板,如今我国虽然越来越少,但在我军装备领域仍然存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一些先进的军事装备都仍是常态。
二、中国的军事装备发展战略与国防现实需求决定。
过去,由于我国军事装备长期落后于军事强国,考虑到长期安全战略需要和现实的经济能力,中国军事装备研发采用的是“小步快跑”的策略。即,当我们研发出新的军事装备后,由于和军事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般不会去过大批量地装备,而是在小批量装备后立刻投入新的改进和新装备研发当中。这样,我国就可以尽量节省军费开支,加快军事装备的研发速度和进城,这样的战略有助于我国快速缩短与军事强国在装备领域的差距。
但是,如果不大批量装备自己研发的、与军事强国军事装备相对还较为落后的自主装备,就得去购买更加先进的装备,才能满足我国的国防要求。在这个世界上,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军事强国,都一直维持着对华军事装备禁运,我国实际上可以买到的军事装备只有俄制武器。
所以,购买俄罗斯的军事装备,很多时候是因为我国军事装备的研发战略和现实需求决定的。这种现实,在我国军事装备研发真正全面赶上军事强国前,恐怕不会完全改变。当然,随着我国军事科技的进步和我国自给能力的增强,未来从国外购买军事装备会越来越少。
三、俄军备瘦死骆驼比马大,中俄军事合作有很大互补空间。
俄罗斯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一直靠吃老本过日子,但由于苏联的底子过厚,故哪怕吃了二十多年,迄今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除美国外,在军事装备领域最强大的国家。俄罗斯,的确属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相比俄罗斯,中国军事装备的研发虽然追赶得很快,也在独立自主和吸收他国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但就整体而言,我国仍一直处于追赶状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投入的研发费用也越来越多,我国的军事装备研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某些方面,中国在技术方面甚至已赶超俄罗斯。
基于上述现实,中俄在军事装备领域未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譬如,中俄在直升机领域和打飞机领域的合作已经开始,在航天领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四、中俄全球战略协作伙伴合作关系中,包括军事方面合作的推进。
中俄是全球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在发展两国政治、经济关系时也正在推进相适应的两国军事关系。两军在军事合作领域的部分,就包括军事装备的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军事装备共同研发的合作,当然也包括从俄罗斯购买军事装备。过去和现在,主要是我们从俄罗斯买装备,未来俄罗斯能从中国进口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也必然会出现俄罗斯从中国采购装备的情况。
当然,现阶段,中国从俄罗斯购买武器,除满足自身装备需求外,也有对俄罗斯在政治、经济领域支持因素存在。在俄罗斯与西方正处于尖锐对立的情况下,中俄的军事装备领域加速合作,一方面是中国对俄罗斯在经济领域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也可借机将俄罗斯原来不太愿意卖给中国的装备买回来。譬如,过去俄罗斯不想卖给中国S400,担心中国仿造。如今,据报道,俄罗斯官员表示中国将成为S400的第一个外国用户。而中国购买SU35,除了是要满足中国的过渡需要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俄罗斯在经济上的支持,所以购买的架数并不多,据报道称只有24架。
如果不出意外,未来中俄两国展开共同军事研发的领域会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军事装备领域与俄罗斯的差距越来越小,中俄在军事装备的互补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中国有巨大的军转民需求市场,中俄未来扩大军转民相关合作的空间巨大,相信未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压力的增大,这种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