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一支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方队将出现在中国阅兵场上。在铁甲雄师、国之利器方队的压轴位置,一群臂戴红十字、肩背医药箱的女战士,将乘车接受检阅。这就是白求恩医疗方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唯一的女兵方队,唯一由院校抽组的方队,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方队。
抗战阅兵唯一的女将军 训练场上甘做“新兵”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将军引领方队走过天安门,此次抗战阅兵唯一的女将军,”这对领队田鸥来讲,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担当。
“说实话,我们已经不是最佳的年龄,也不是最佳的身体状况。”56岁的田鸥说,“但作为军人,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一声令下,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必须顶上去。”
领队是方队核心,无论是天安门那一声高亢的“向右看”,还是长达两三个小时的军姿,或者10分钟举手礼不变形,对田鸥都是不小的挑战。
作为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一位后勤政工战线的老兵,在阅兵训练场上她甘做“新兵”,与20多岁的年轻队员PK。每次训练,队员站多久,她就坚持站多久。不一样的是,她每天还要重复举手礼、下达“向右看”口令数百次。一次训练中,举手礼20分钟,指尖都在发抖,田鸥都咬着牙不愿放下,训练结束时胳膊都抬不起来了。阅兵训练,一次又一次打破她的极限。
生活上更像队员的“母亲”
田鸥宿舍在方队办公楼二楼,走进不足10平米的房间,最抢眼的是带有两面小耳镜的军容镜。在训练场上教练指出的问题,她都一一记到本上,回到宿舍后就对着镜子反复练、反复改。
队员张甜甜说,田鸥生活中不像位将军,更像自己的母亲。第一次3小时军姿训练中,田鸥与年轻队员都达到生理的极限,几乎虚脱。晚上,田鸥的腿肿得一按一个坑,医生建议休息两天。
没想到第二天,田鸥早早就站在了训练场。
女兵身上值得纪念的“晒伤妆”“文身”“三节棍”“符号V”
训练场上,3小时军姿训练过程中,数百受阅女兵个个脸上挂满汗珠,汗水顺着脖子恣意流淌,湿透了衣服,她们却像塑像一样纹丝不动。
在抗战中发祥的白求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在受阅女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天训练11小时以上……不管烈日还是暴雨,女兵训练时间雷打不动。阅兵训练场,地表经常高达50度以上,鸡蛋打破在铁马扎上,1小时就能晒成“黄果冻”,湿透的衣服能拧出大半杯水,靴子里都能倒出水来。
魏来,曾是乒乓球运动员,习惯性弯腰防守进攻,右肩无意识后耸,为了纠正痼癖动作,她主动背上“工”形架,让腰杆挺起来,流下的汗水蜇得磨破的后背刺痛难忍,疼得泪流满面。
洗澡时,女孩们发现自己身上出现明显的“文身”,不仅两腿成“三节棍”,脖子显胜利符号“V”,包括纽扣、裤缝线等痕迹都十分清楚。
对于天性爱美的女孩,娇嫩肌肤经受了异常强烈的“煎熬”。面对治愈后手臂上的疤痕,李科萱说,这是战士荣誉的勋章。
看着独特“文身”,女兵们乐观地说这是“晒伤妆”,值得永久纪念。
■名片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是一所在抗日烽火中诞生、解放硝烟中成长、急难险重任务中壮大的英雄院校,也是我国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军校。前身是1939年9月18日,白求恩参与创建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
■纪录
◎一个首次
女兵方队首次以乘坐新型高机动急救车、中型运输车的形式亮相。
◎四个之最
1.组建时间最晚、训练时间最短。方队边组建,边训练,边确定参加阅兵的服装、装具和展示形式。
2.中国乃至世界阅兵史装甲方队乘载员最多的女兵方队,人数为264名。
3.参加阅兵时间跨度最大的女兵,1984年阅兵队员张媛,时隔31年作为校官领队参加此次阅兵。
4.领队学历最高:两个博士、两个硕士。
京华时报记者 潘珊菊 通讯员 尹威华 采写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