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解放军反潜能力提升数十倍可锁定美核潜艇

2013年04月06日 09:48  世界报 

  据《中国科学报》近日报道,不久前在海南省陵水县,建成了国家级海洋声学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海声学与海洋综合观测实验站。这是中国首个建设的南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该项目明确为军民两用项目,将主要用于对南海海底的监控和探测,尤其是对中国南海地区威胁较大的主要国家的潜艇进行监视。这是中国第一次公开报道建设海底声呐阵,将对未来的南海局势带来很大的变化。

  构建中国的水下反潜网

  自1996年开始,中国将海洋领域纳入863计划,积极推动海洋监测高技术的发展。其中,水声监测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先后建成了东海站、北海站和南海站三个研究平台,技术力量十分雄厚。2005年,中国在青岛附近海域布建完成了“水下光纤综合探测系统”项目实验。但由于青岛所处的黄海海水浅、地质较为平坦而无法发挥其最佳效用。专家最终确认陵水县黎安镇是中国距离大陆斜坡海域最近的海岸,该基地附近海域海深过渡合理、底质类型多样、海洋水文环境丰富,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海洋及水声实验场。

  2009年4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海声学与海洋综合观测实验站”正式挂牌成立。不久后,开始布放“863”重点项目“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直到2010年1月4日,系统成功布放完毕。整个系统建成后,将组成由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陆地地面卫星接收站,以及空天探测卫星编织成的一张循天、遁地、潜海的网,形成大纵深方式涵盖整个被探测区域的各个角度新格局。

  这个系统的要点就是“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也就是“水下声音侦查评估分析系统”。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中国的这种系统就如同美国在中国海军进出第一、二岛链的航道上布设的“水声声呐阵”一样,是一种专门用来对付敌对国家静音潜艇的侦察系统。这种系统是由分布在关键海域的多个固定水声感应器阵组成水下侦查网络,它们分别将自己侦测到的声音数据通过海底光纤传输到基地的中央电脑处理器上,有专门的经验丰富的声呐分析人员进行认真地分析比对,从而精确确定水下目标的方位、型别、国别和各类动态参数,随后就可以通知己方的反潜力量执行准确的跟踪或者攻击任务。

  这套系统能够精确锁定在南海及其附近海域水下秘密运行的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美国海军核动力潜艇的行踪,如果这套系统再结合中国海军近年专门建立的至少五个海岸远程和中程海洋监视雷达站组成的水面情报系统,以及中国前几年发射的海洋监视卫星组成海洋监视网络,则中国海军就具有了立体监控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能力。

  可有效保卫南海的安全

  二战以来,布设在海底的水下声呐就成为海军探测敌方水下目标的有效手段。冷战结束以后,美日以前苏联潜艇为作战对象的“反潜链”非但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瓦解,反而继续加强。

  目前,美国在日韩全力配合下,已利用第一岛链完成了在东海和黄海的反潜声呐基阵建设,但是菲律宾至印尼、印尼至新加坡的南海海域仍是美军反潜的薄弱环节。美国急于寻求周边国家配合,在这里部署声呐。中国军事专家则分析称,东南亚对美国有了更新层次的军事意义,这里已成为美国围堵中国潜艇的“最后一条缝隙”,同时还是战时疏散前线海空力量的“避难所”,中国需高度注意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动作。

  此前,中国在海军的三大舰队周边曾布设了一些浅海型的侦听声呐阵,但是由于以地形和水声背景复杂的近海海岸为载体,其实际侦测效果并不理想。而美国静音效果良好的各类核动力潜艇以及日本的最新型AIP潜艇,正是看到中国反潜信息的相对落后,因而频频潜航到中国海岸边来侦察和战略威吓。

  据美国军事专家研判,中国新建成的“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不但能够使得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获得数十倍的提高,也增加了国外潜艇跟踪和侦察中国潜艇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这种系统能够帮助中国海军的水面和水下舰艇反过来发现和追踪外国潜艇,这种水下声纳-远程岸基雷达-太空海洋监视卫星网络系统能够为中国海军提供实时的动态海洋情报信息侦察能力,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西太平洋地区,这种能力对中国海军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中国如期建立起自己的水下监视系统,那么,一切就正好反过来,不但中国自己的潜艇在什么位置能够准确掌握,就是敌方的潜艇也了如指掌,这样在南海的对抗中中国就会占据主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