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机动编队南海展开48小时防空反潜对抗

2013年03月21日 09:04  新华网 

  新华网井冈山舰3月20日电(记者 白瑞雪)作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战备巡逻远海训练的一部分,组成训练编队的兰州舰、玉林舰和衡水舰,20日凌晨在海南岛以东海域展开空情威胁条件下舰潜对抗演练。

  “防空和防潜是水面舰艇的两大课题。同时针对这两个课题进行演练,对舰群队形指挥、情况处置等都是考验。”兰州舰兵力群指挥员陈岳琪大校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演练的红蓝双方以互相完全不通信息的“背靠背”形式进行48小时对抗,体现了近年来海军远海训练高度实战化的特点。

  48岁的陈岳琪是在1985年加入南海舰队的。在他的记忆里,上个世纪80年代,像这样跨昼夜、满负荷、大强度的对抗训练并不多。“很多训练在近岸200海里范围内开展,时间也不过两三天,难以达到大幅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效果。”

  自1985年首次派出舰队访问南亚三国起,中国海军开始走出国门。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频繁的远海航行在为中外舰艇互访、联合海上演习开启大门的同时,也为中国海军的实战化训练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此前最近的一次远海训练由北海舰队在1月29日至2月15日实施,历时18天,总航程5800多海里。仅在2012年,海军就开展了7批次远海训练。

  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训练组组长张汉川大校认为,远海训练对官兵操作现代化信息化装备、精确实施指挥通信和适应复杂气象水文环境的能力带来了考验;远海训练是海军加速人与武器结合的最佳方式,也能够让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海军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海洋的愿望。

  “黄水”、“绿水”和“蓝水”三个词语,常被用来形容海军从近岸、近海向远海航行的历程。今天,随着远海训练常态化,中国在建设“蓝水海军”之路上迈开了步伐。

  从他所在的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里,陈岳琪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常态化”带来的变化。

  “以前远航需要提前准备两三个月,现在说走就走;数据库越来越丰富,可以很快对突发情况作出判定;官兵们的意志和适应力也更强了,很快能适应远海环境。”陈岳琪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