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支军队也无法保证战士受伤时,医护人员会天使般地及时出现在伤员面前。所以,“救治链”的最前端是战斗员的自救互救。战士们在攻防战术上下的功夫要远比自互救多得多,自红军时代创立的止血、包扎、固定、通气和搬运技术“战救五项”几被遗忘。
8月初的川西理塘,突遇暴雨、雷电和大风。虽然高原训练基地和装备都有避雷设施,但一串轰炸般的雷电又低又近,还是引发了长达二三十米的“地滚雷”式线性剧烈爆炸。
正在高原训练基地执行任务的成都军区某部三名通讯兵,瞬间被雷电及爆炸物碎片击伤。
和平年代,即使战备意识最强的部队也可能忽略战场救治保障。毕竟,真正的伤亡很少发生。
如何保住三名战士的生命?
白金10分钟
雷击事件发生时,两个旅级部队正在进行“红蓝对抗”,野战医疗所在泥泞中转场。
军医们赶到现场大吃一惊:超强的电磁波造成战士神经系统紊乱瘫痪,巨大的雷电能量甚至将电话线中的金属丝、绝缘皮及周边石块泥土高速投射,击穿了战士的装具、衣物和作战靴,打入肢体,造成严重的复合性损伤。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疗科长张宏雁介绍说,雷击伤在医学上也属极为罕见的伤情,此次又兼具有高原高寒、突发批量、复合重伤等特点。
而且对于30多年未经战事的解放军而言,演习通常不会出现真正的伤亡,有时演习进入自救互救科目,也就是开关医药箱而已。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卫勤办公室主任马炬说,遭遇雷击后,一名战士当即出现昏迷、全身麻木、心跳呼吸骤停。一名刚刚接受过西南医院战地自互救培训的卫生员果断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为后续救治赢得了极为宝贵的“白金10分钟”。
在国际军事医学领域,美军提出“零伤亡”和快速后送;以色列提出“兄弟的守护者”(My Brother’s Keeper)观念,将医护力量尽可能靠近前线。
大量急救实践表明: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有一半能转危为安;4至6分钟复苏者,仅10%可以存活;超过6分钟,则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几无存活可能。
距离解放军上一次高原环境的边境反击作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对于演习场上的解放军官兵而言,在攻防战术上下的功夫远比自互救多得多。而这一代军医,也像是只有知识储备、没有实战经历的实习学员。
西南医院培训自互救技术,在基层官兵中授予“培训导师(小教员)”和合格学员192人。报名时很多部队的卫生员、战士都显得很不情愿。而雷击事件后,第二批自互救培训班即刻火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