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种武器都实现最远距离射击,让每名战斗员体能都得到极限发挥,让每次兵种配合都实现最佳效果……盛夏时节,被誉为“塞外劲旅”的第40集团军某旅,紧贴实战、苦练精兵,经受对武器装备、体能技能、协同配合等多个方面的极限挑战,创新多项训法战法,实现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跃升。
挑战装备极限——
让每种武器都实现最远距离射击
“嗒嗒嗒……”盛夏的一天,该旅组织步枪精度射击考核,素有“神枪手”美誉的四连战士张立勇,10发子弹竟然有5发脱靶。
“平时10发子弹,他能打出八九个10环,这回咋了?”面对“神枪手”的意外失利,官兵面面相觑,张立勇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来,官兵平时训练都是清一色的整数距离射击,平时很少训练远距离和非整数距离射击。这次考的恰恰是远距离射击,让“神枪手”也脱了靶!
“两军相遇,谁的火器打得远、打得准,谁就占得先机。”该旅旅长赵善桐说:“今年我们在实弹射击中,打出了每种武器的最大射程。”
前不久,六连上等兵曹强首次操作某型榴弹发射器打击最远的有效目标,结果连打3发都没命中。一调查,全旅几十名优秀射手,都有类似情况。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该旅把优秀榴弹发射器射手、军事专家、兵器厂专家,集中到靶场会诊、试射,结果发现是校枪方法、据枪动作和射表的修正出了问题。后来,曹强按照专家的指导方法重新操作,打出了10发全中的好成绩。
尝到甜头后,该旅领导信心倍增。他们又先后从院校、厂家请来了反坦克火箭、某型重机枪等火器的专家,通过反复试验,使所属各类火器均实现最远距离射击,打破了旅里的一连串射击纪录。
挑战体能极限——
让每名战斗员体能都得到最大强度锤炼
“脚上的血泡磨破了,与袜子粘在了一起,撕都撕不掉。”六连排长隋跃一边用湿毛巾帮战士处理脚伤,一边告诉记者:现在的训练强度之大前所未有,几乎每个官兵身上都有伤疤,挑血泡成为官兵每晚的“必修课”。
记者跟随六连向训练场开进,刚一走出宿营地,便遭一支蓝方小分队袭击,当场有两名敌情观念不强的战士被击中负伤。
“这是我们自己安排的蓝方,不定时对红方进行袭扰。”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宿营地到训练场的距离有8公里多,部队每天早上一路对抗打过去,白天训练一整天,晚上还要武装奔袭并穿插组织夜训课目。”
“现代战争对官兵体能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二营营长李俊杰告诉记者:“过去训练,步兵在敌前沿5到7公里便下车展开,可现在我们面对的蓝方火力打击距离更远,而且在前沿设有警戒阵地,这要求我们提前下车展开,加上向纵深发展攻击,总距离要在20公里以上。体力要是跟不上,就会出现没等见到敌人自己先累趴下的情况。”
记者登上一辆运输车,驾驶员旁边的一个小方盒引起记者注意。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清凉油、风油精等10多种用来提神醒脑的物品。驾驶员张孟迪说:“这是司机的‘百宝箱’,专门对付打瞌睡用的。”
记者了解到,该旅即将参加跨区机动演练,不但要完成千余公里摩托化机动,战场机动的距离也增加了近一倍,特别是百公里复杂路况夜间无照明条件下驾驶训练,更是“史无前例”。为迎接挑战,驾驶员白天晚上加班加点,在该旅自建的模拟路段上不间断训练。
挑战协同极限——
让每次兵种配合都实现最佳效果
“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场协同是取胜的关键环节。”该旅把协同训练作为重中之重,利用一切机会狠抓协同训练。
步坦协同是该旅战斗力构成的重要一环,他们打破以往“各自为战”的训练模式,在实车演练阶段便开展合成训练,把坦克指挥员和步兵指挥员拉到一起培训,按照实战标准编组队形,光是合成训练就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合成旅配属力量多,作战编组群队多,能不能把这些力量攥指成拳,关键看协同效果。”该旅参谋长赵铁军坦言,对于上级配属和加强的航空兵、陆航、电子对抗等力量,过去接触少,指挥经验欠缺,在一次演练中他们曾尝到协同不畅的苦头:当时组织协同,只明确了陆航分队的简要任务,没有明确空地协同方法,直接导致机降时机过晚,未能达成机降作战目的。
“那次指挥失利对我们的触动非常大。”赵铁军告诉记者,为了能够与各类新型作战力量更好协同配合,他们主动邀请配属分队指挥员、院校专家走进指挥所和营连课堂,指导制订协同计划、讲授协同要点和基础知识,帮助指挥员提高临机协同能力。
挑战协同极限,让每次兵种配合都实现最佳效果。前不久,该旅组织了一场指挥对抗演练,指挥机关与基层分队、所属分队与配属力量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高效。(郑金岩 特约记者 姜玉坤 仲崇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