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4月7日刊登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教授和《红星照耀着太平洋》的合著者詹姆斯·霍姆斯撰写的一篇文章,正题为《争论——日本新的“直升机驱逐舰”是“航母”吗?》,副题是《中日两国之间在一艘新船问题上的舌战让我们了解到关于太平洋地区不断转变的力量对比的许多情况》,全文编译如下:
一场反日宣传战?
大小是重要的。但言论更为重要。“出云”号,即日本称之为“直升机驱逐舰”的舰船,就像中国的评论家们所声称的那样,它真的是一艘“变相的航空母舰”吗?3月底,这艘战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列装:从列装以来重复着“变相航母”这一说法的报道数量来判断,许多外国评论家是这样认为的。这表明,北京而不是东京(在日本使拥有航空实力的战舰出海的目的问题上)正在讲述更为令人信服的故事。
这并不令人震惊。尽管日本具有种种美德,但它在军事问题上,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方面却没有说服力或者并不擅长。但是,夺取话语的控制权是中国的传统做法。北京没有引用日本血腥的过去历史来煽动中国人的爱国情绪。对中国官方来说,校准用于外国听众的语言是标准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所要传递的信息是,日本帝国时代的蠢蠢欲动卷土重来。这个岛国正在重新武装,以再次恐吓亚洲。亚洲人应该感到担忧,华盛顿也应当放弃其长期以来的盟友,以免与侵略者沆瀣一气。
把“出云”号说成是变相航母是很好的宣传素材。中国故事的核心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正在建造一支由前线航母构成的舰队,这些航母酷似曾经飘扬着日本帝国时代旗帜的战舰,海上自卫队是在谎称加强自己的驱逐舰舰队的情况下这样做的。“出云”号是航母吗?是的,它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系列轻型航母当中最新的一艘,这些航母都被命名为直升机驱逐舰。
但是,东京之所以放弃“航母”名称,是为了避免其帝国时代的军国主义历史的记忆沉渣泛起。中国呼喊犯规,指责日本建设新的航母力量。看来北京在有关航母问题的口水战中占了上风。
“出云”战力不足?
中国人在根据对当代航母和二战航母之间的貌似准确的比较得出的定义方面的工作干得很漂亮。但把“出云”号(就像CNN所做的那样)描述为“像曾经在二战太平洋战区与美国海军作战的大和级战列舰一样庞大的”战舰却是荒唐的。的确,这2种战舰都稍稍超过800英尺的长度,但其彼此相像的程度仅此而已。“大和”号是一艘吨位3倍于2.4万吨的轻型航母“出云”号的装甲巨轮。这些战舰还具有显然不同的用途。战列舰用巨大的火炮轰击敌方战列舰,而航母则利用舰载飞机与敌方舰队决斗,并轰击岸上目标。
中国评论家比较明智,没有把“出云”号比作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或其姊妹舰“武藏”号。实际上,提及日本帝国海军的战列舰在当今时代不会使任何人感到不安。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舰退役已有23年,航母取代战列舰成为舰队的重量级装备也已经有70多年。值得记住的是,是舰载机击沉了“武藏”号。
鉴于这段历史,所以战列舰并没有像航母那样引起人们发自内心的共鸣。要想引起外国听众对日本野心的恐慌,使人回想起日本帝国海军的航母是正确途径。比如,把“出云”号比作袭击珍珠港的航母“苍龙”号,所唤起的耸人听闻的形象要超过一艘遭受可耻下场的战列舰。这些形象提醒亚洲人回想起曾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肆虐的日本帝国海军特混舰队,使美国人回想起珍珠港和中途岛之战。此外,“出云”号的各项指标(吨位、长度、速度等)的确接近日本帝国海军航母。这种相像使中国的断言更具可信度,即“出云”号预示日本帝国海军的卷土重来——因而证明了,日本正在恢复军国主义。
但是,长度和吨位等粗略的衡量标准造成误导。日本帝国海军的航母在当时的著名战舰当中名列榜首。它们在当时是庞大的战舰,运载着数十架螺旋桨推进的战机。当时,这些战机在海军航空领域中是一流工艺的标志。但是,自从1945年以来,作战飞机所发生的变化已经使之几乎无法辨认。它们现在是喷气推进的,更大型的,也要先进得多的。它们的耗油量增加,所要求的维修车间等辅助基础设施也更多。
总之,它们占用更多的空间——就是说符合二战期间规格的当今战舰的空间,仅仅能够运载当时的同等规模战舰所运载飞机数量的一小部分。“出云”号将配备仅仅23架直升机,而日本帝国海军航母则可以搭载数十架战斗机和攻击机。虽然日本防务官员否认有任何计划要从“出云”号甲板上操纵喷气式飞机,但可以设想,这艘战舰将能够经过改造,搭载多达17架F-35“闪电”II隐形战机。(其直升机将必须留在后方,以便为如此庞大的战斗机中队腾出空间)因此,它经过大规模改装,可能会拥有一定的进攻潜能。
但是,即使是一个F-35中队也只会构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空翼”——这一词语用来描述航母的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所组成的装备。它要小于中国的“辽宁”号航母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规模,而仅仅相当于一艘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的舰载装备的1/4左右。
日方做法屡见不鲜
的确,中国观察等人士把“出云”号称作航母是正确的。而且这艘战舰的规模相当于日本帝国海军航母的规模。但中国分析家却错误地暗示,日本已经跃居航母海军的前列,或者由于让这艘战舰下水而做了某种恶意的事情。
二战期间,一艘2.4万吨级战舰处于海上空战领域的前列。而今天,此类战舰与成为一线航母却相距甚远。北京的正确做法可能是敲响警钟,假如日本海上自卫队开始建造在规模和实力方面与10万吨级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哪怕是7万吨级的“辽宁”号相当的航母的话。但是,对将防务开支的上限非正式地规定为占GDP的1%(一个象征性的数额)的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很离谱的。
此外,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尝试这种飞跃之前,会有相当多的预警。一个大甲板航母项目会大量消耗防务预算。围绕着此类决策政治上的强烈反对意见会使日本的意图暴露无遗。这种突破存在着很大疑问:日本的海军航空力量可能仍将会是很不起眼的事情。
所以,“出云”号在一定程度上是航母。但它是否是变相的航母,就像中国评论家所声称的那样?东京将其标榜为一种类型的驱逐舰是否是故意隐瞒?可能是。但即便如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在采用息事宁人的术语来描述其战舰方面所采取的做法也远非异乎寻常。纵观历史,像许多国家一样,日本的目的是安抚外国或者国内的听众。由此产生了名称上的游戏。美国战舰“缅因”号就是一个先例。“缅因”号是作为一艘“装甲巡洋舰”建造的,后来才重新归类为“二级战列舰”。该舰1898年被击沉,促使美西战争局势急转直下。美国海军领导层把“缅因”号以后的一些战舰命名为“海防战舰”,因为担心对美国卷入欧洲事务持警惕态度的美国人认为,华盛顿正在悄悄地建设海军,以便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这一名称安抚了人们的这种忧虑,传递了有关防御性用途的信息。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人才逐渐习惯于参与外国海战的想法,允许海军放弃这一带来不便的术语。从那时起,战列舰就毫不避讳地被命名为战列舰了。
快进几十年。为了绕开一战结束后的海军武器协定,德国建造了德意志级装甲舰——这种装甲舰威力巨大,因而英国海军军官习惯于称之为“袖珍战列舰”。二战爆发后,柏林将其重新归类为“重型巡洋舰”。袖珍战列舰“格拉夫·施佩”号在一支英国特混舰队将其击败之前曾经在海上引起恐怖。这种语言上的误导曾经是司空见惯的。
误导性语言也并非纯粹是很久以前的遗风。例如,苏联海军将其首屈一指的航母命名为“飞机运载式巡洋舰”,尽管这些战舰的规模相当于美国早期的超级航母。
然而,苏联海军负责人没有沉溺于挂羊头卖狗肉的语言,而是拥有可靠的技术上的理由要做出这种区分。正如这一名称所暗示,飞机运载式巡洋舰融合了巡洋舰与航母的特征。它们配备着火炮和导弹,就像重型水面战舰一样。但是,它们也具备在飞行甲板上起降各种固定翼飞机。它们实际上既是巡洋舰,也是航母。事实上,只有经过彻底的改装,才把飞机运载巡洋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和“瓦良格”号加以改造为传统航母(分别用于今天的印度和中国海军)。出于政治原因,各国海军并不总是挑选古怪的术语。
日本没那么好战?
为了平息人们的恐惧而省略带来不便的实际情况是否就等于隐瞒恶意?并不一定。评估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航母方面的野心有3个衡量尺度:美国海军之所以进入对自己的作战实力加以轻描淡写的时代,是为了安抚国内情绪。2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间歇时期的德国用一种把戏回避履行条约承诺。苏联海军出于合理的技术原因把自己的航母命名为巡洋舰。
哪一种模式与“出云”号最相符?19世纪末的美国海军。日本的“和平”宪法大致类似于19世纪美国的绝不卷入外国的外交与战争的传统。唯一的例外是,日本的和平主义要严格得多:东京必须不仅缓和国内普遍的反战情绪,而且减轻亚洲国家,尤其是曾经陷入日本的枷锁之下的各国对于日本军国主义行为的猜疑。和平主义是没有任何一届日本政府可以掉以轻心的一种文化力量。
因此,把轻型航母称为驱逐舰表明,东京拒绝接受无视民主日本的反战传统的重整军备。“出云”号是一艘可以为适合于执行进攻性任务而改装的给人印象深刻的战舰。日本可以用这艘战舰进行实验,从而汲取将会使其建造和操作前线航母的能力得到提高的经验教训。但是,预言它实际上将会谋求创建一支航母舰队却为时过早。就取名的用词来说,“出云”号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一艘海岸防御战列舰方面的解决方案——这艘战舰的命名表达了领导层的防御性观点。
中国给海事辩论的用语下定义有多么重要?并不太重要。北京将会放纵美日联盟,还是使任何别国相信日本正在重整军备,这是值得怀疑的。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