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航母导弹是要把航母摧毁,还是仅仅让其失去战斗力即可?
反航母弹道导弹,是最近西方媒体有关中国远程打击武器的重点炒作对象。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展示了几种不同类型、不同射程的常规及战略弹道导弹之后,更引发了西方媒体的普遍关注。在他们看来,传说中国能够打击航空母舰的弹道导弹终于露面了。然而在西方媒体的舆论轰炸中,我们有必要保持一定的清醒头脑。
想象派
导弹交手航母是关公战秦琼?
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快,1万多公里的射程,20多分钟就到了,再加上携带的核弹头,瞬间就可以毁灭一个小型国家,可谓是十足的“大杀器”;航空母舰排水量大,海面上行驶威风凛凛,能携带几十架先进战机和大量武器,被公认为强大海军的标志。这两种武器怎么会交上手,难道不是关公战秦琼吗?
事实上,弹道导弹和航空母舰的较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苏联海军相信,在核导弹出现以后,美国的航空母舰只不过是海面上漂浮的钢棺材。但是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威力和严重政治后果,根本就无法在常规战争中用来对付航母编队,而使用常规弹头,当时弹道导弹的精度根本不足以击中航空母舰大小的目标,更遑论航空母舰还是移动的物体。前苏联在这方面的错误看法,反而造成前苏联海军在航母建设上走了巨大的弯路。
其实在中国60周年大庆阅兵之前,美国人就已经在讨论中国反航母弹道导弹了。2009年3月,美国海军学院就发表了有关中国开发反航母弹道导弹的报告。反航母弹道导弹的关键就在于,随着远程探测、精确定位、精确制导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成倍提高。但是弹道导弹能否击中航母或者说能够反制航母编队,这就是个玄而又玄的问题了。
讨论具体的技术细节,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咱们可以把问题稍微简化一下。美国认为中国正在开发反航母弹道导弹,那么我们假定这种结论是真实的。按照逻辑来分析,如果美国认为这种武器已经威胁到了航母,那么美国要么会采取反制措施,如果无法反制则将限制美航母在中国沿海的军事行动。如果美国不能反制也无法灰溜溜地离开西太平洋,那么就应该首先掩盖这种新武器的存在以保证自身的“强大”形象。但从现实来看,美军上下各级官员,都在大谈“中国反航母导弹的威胁”、“对太平洋美海军力量的挑战”。因此一个结论可以得出来,即美国并不太在意这种武器对其海上力量的影响。
美国《防务新闻》甚至想象了美海军航母被击沉的场景:20××年×月,台海局势再度紧张,美国海军依照惯例派遣两艘航母前往台海进行威慑性巡逻,最终紧张局势演变成为武装冲突。开战后不久,中国发射的24枚反舰弹道导弹击沉了美国派出的两艘航母和数艘“宙斯盾”驱逐舰及两栖作战舰艇,造成包括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内的1.8万人死亡。请注意,这种虚拟性的报道,只是展示了反航母弹道导弹的巨大威力,但是却没有说明,从技术上这是如何实现的。
技术控
实现“死亡之吻”都需要哪些条件
弹道导弹想击中或者反制航母编队,需要哪些技术条件。从过程上初步分析,应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远距离的探测系统,例如远程探测雷达和海洋侦察卫星。海洋侦察卫星的作用,是通过电子侦察定位航母编队的位置。其作用有点像监听,通过航母的电磁信号来定位,精度要比“超视距雷达”高。海洋侦察卫星能否精确定位航母的位置,一直存在着争论。
第二,对航母持续高精度地定位为导弹提供制导信息。即使我们假设有侦察系统能够在远距离(1800公里以外,即美国航母的作战半径)精确定位,那么问题又来了。就是如何保证在几千公里的距离上,维持整个反航母导弹作战体系的数据高速通讯,否则导弹就无法发射。这种数据传输既要保持整个作战不间断,还要输送大量目标位置、外形、电磁特征等多方面的信息。通俗来说,如果给一般反舰导弹制导原来的2G通信技术就行了,那么给反舰弹道导弹制导就需要3G甚至4G的通信容量,而且距离是几千公里。因此这种制导光靠雷达是不行的,必须有高空无人机或者太空的中继卫星进行数据的中继传输。
第三,弹头在重返大气层后的多种突防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如何与反导体系对抗(美军的航母编队中驱逐舰也有战区反导能力)。就这个方面来说,和一般的弹道导弹突防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弹头机动、释放假目标、弹头隐身设计等等。对于一个核大国来说,这些几乎可以说是成熟的技术。
第四,弹头再入大气层制导技术。看过神舟载人飞船返回电视直播的观众都知道,就是返回舱在返回大气层时,会有一阵“黑障”时期。雷达既发现不了返回舱,返回舱也接收不到外界的信号。每到这时,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要揪一把心。同样,反航母弹道导弹弹头在返回大气层时,“黑障”一定程度使弹头得以隐身,不被拦截,但也给弹头制导带来了困难。在弹头以数马赫的高速冲进大气层的时候,它必须能够知道自己在哪里,敌人的航母编队在哪里,在两者的速度位置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弹头能够进行机动的时间可能是以秒来计算。也就是弹头在返回大气层后,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捕捉到航母编队。如果弹头携带主动雷达制导装置,就能够自动寻找目标。这就跟普通的弹道导弹弹头大不一样。
而反航母弹道导弹的弹头打击的是移动目标,就需要雷达等更精确的制导方式,但也就面临了敌方干扰的问题。从历史上看,美国、俄罗斯曾在普通反舰导弹加装雷达导引头,但还没有将其应用到弹道导弹上,因为过去根本就没有必要让弹道导弹有如此高的精度。也有观点认为这个阶段的反航母弹道导弹弹头接收的是第三方的被动制导,而这一形式尚有争论,因为对时间的要求太苛刻了。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像神舟飞船的返回舱,一般能离预定降落地点几公里都算高精度了,现在您让它非要降落在大海上一个直径300多米还不断移动的大船上,确实难度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