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称需冷静看待中国军工井喷 面临三大难题

2013年02月08日 15:20  新华网 

 

  陈虎点兵:中国军工行业面临的三大难题

  新华网专稿: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军工行业给国人带来了一系列的惊喜。许多新的装备,特别是具有突破性的,填补空白的新装备研发不断出现。被网友们称之为“井喷”现象。很多的媒体都围绕着这一话题进行广泛的报道,很多的专家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今天在这个高热度的“井喷”背景下,我认为,应该以一个更平和、更冷静的心态去看待这样一个“井喷”现象。

  实际上,今天摆在军工行业面前的道路依然是坎坷的,依然是漫长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军工企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认为,中国的军工企业未来的发展,或者说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三大难题。

  第一,是需要继续攻克,或者说跨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些重大核心技术障碍。比如说航空发动机,无论是看到五代机的研发,还是运-20的试飞,很多人首先问:“发动机怎么样?”我们的国产发动机能够承担这样的平台吗?能够为我们的大运平台,为我们的五代机平台提供充沛的动力?这些新的航空平台,能够有一个澎湃的“中国心”吗?实际上,这些问题都体现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目前中国的军工企业在一些重大的核心技术问题上,依然面临着技术障碍。要想真正研发出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要想真正在新装备研发过程当中由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那么就必须突破这些重大的技术障碍。这是摆在我们军工企业、军工人面前需要解决的第一大难题。

  第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十八大报告当中专门提到了,要加强国防科研、国防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是建立在自主生产、自主研发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领域。如果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些让我们感到喜悦和兴奋的、那些在“井喷”当中喷出的产物的话,我们就会冷静的、清醒的发现,其实这些东西,大多还都处在自主研发状态,甚至个别的还处在自主生产这样的一个阶段。要想真正进入到自主创新阶段,还有相当的长路要走。

  不管是五代机的J-20、J-31,还是正在试飞当中的运-20,它们都不能说是自主创新的产物。因为相应技术在国外早已出现,而我们所做的,还依然是填补我们的空白,我们所做的,还依然是追赶。在另一些大型项目当中,比如说“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役”,实际上航母的研发、生产,我们还需要走过自主生产和自主研发这样两个阶段。而对于加强我们自身的国防实力,使国防能力真正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的话,还必须像十八大报告当中所要求的那样,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中国的军工企业,中国的军工人,应该能够自主创新出引流潮流的理念、引领潮流的概念,在这样的理念和概念下,来研发更新一代的技术装备。举例来说,比如“五代机”,实际上“五代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人提出的。美国在这样的一个概念和理念下,研发出F-22和F-35,它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大家纷纷都去沿着这条路去追赶,去发展。未来中国军工人的自主创新,就要求我们能够提出这样一些观念、理念,能够提出这种世界性的行业的标准性的东西。只有达到这个水准,才能算是真正达到自主创新。显然,我们距离自主创新,还有相当长的差距。

  第三,提升和加强自我造血机能。除了突破重大技术障碍和实现自主创新之外,中国的军工行业实际上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加强自我造血的能力,从世界范围来看呢,大型的军工企业,它不可能单纯的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本国军队的订货来维系发展。如果没有更广阔的用户,如果没有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那么这些大型的军工企业,就不能可持续发展。

  比如,欧洲的航空工业,从二战结束以来至今,一直处在一个相对衰退、萎缩的状态。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国际市场占有比例的份额。当一个型号的装备能够较好的占有国际市场的足够的份额后,军工企业就会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比如说,像法国的达索航空公司。而一旦它的产品无法再占有国际市场上更大的份额,那么这个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就会迅速的萎缩。单纯依靠国家的投入,依靠本国军队的订货来维系整个军工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方面的反例,前苏联的军工行业应该说是世界一流的,无论其规模还是质量,都可以与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军工行业——美国的军工行业相匹配。但是他们缺乏的恰恰就是自我造血能力,因此在长时间的冷战当中,在长时间的竞争、竞赛当中,他们不但败了下去也拖累了整个的国家经济。这样的一个教训可以说是相当深刻的。因此,对于中国的军工行业来说,如何提升和加强自我造血机能,是在未来发展当中,必须攻克的第三大难关。

  只有攻克了这三大难关,解决了重大技术障碍,解决了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了自我造血机能,我们的军工行业才有可能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顶尖的领军行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的军工行业未来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