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乌法,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这是习近平今年第二次来到俄罗斯,在经历了乌克兰危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之争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这次“双峰之旅”难免引人关注。
乌法始建于16世纪,据说乌法是突厥语“小”的意思,但如今,这座城市不仅是俄罗斯重要的石油加工和机械制造中心,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这次乌法能够成为“双峰会”的举办地并非偶然。乌法位于乌拉尔山西侧,接近欧洲和亚洲在地理意义上的分界线。这似乎预示着此次“双峰会”将起到连接欧亚大陆的作用。
乌法“双峰会”有两个突出成果:完成了上合组织扩员;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正式运行并建立千亿美元外储池。对两个组织的发展和各成员国来说,这次峰会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过,这一地区还有俄罗斯主导的合作机制: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特别是欧亚经济联盟被俄罗斯总统普京赋予了“未来世界格局中新的一极”的高度。这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多年积极推动的上合组织之间,虽然存在更多利益交集,但也存在竞争关系。
那么,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如何与俄罗斯主导下的欧亚联盟加强对接,以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我国推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如何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提出的“草原之路”等战略对接,从而打通欧亚合作大脉络?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强对接:第一,始终高度重视中俄协作沟通,打造中俄“双引擎”;第二,在中俄双边合作基础上,加强三边合作;第三,在更大范围内建设伙伴关系网络。
中俄“双引擎”
俄罗斯是我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新型国际组织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倚重力量。没有俄罗斯的默契,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中亚的活动将寸步难行。因此,要始终高度重视中俄协作沟通,照顾俄方关切,打消俄方疑虑,打造中俄“双引擎”。
中俄双边关系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到新阶段。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双方发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机制对接合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中俄双边关系的稳定以及不断深化发展,是推动地区合作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互联互通方面,俄方一些人士有一些关切,那就是中国推动的欧亚铁路(经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之间存在潜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同样体现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上。为此,应加强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建设之间的衔接和有机结合。以中欧班列建设为例,目前我国通向欧洲的货运班列大多从新疆出境进入哈萨克斯坦,而苏州探索出了“苏满欧”货运班列,借助俄铁相对低廉的运价为企业获得利益。未来中欧班列完全可以有多条线路,让中俄双方受惠。
“中俄+X”:第三方合作
在中俄双边合作的基础上,与第三方国家开展三边合作,是扩展网状合作的重要路径。
作为大国的中俄两国,必须重视与第三方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具有地理邻近优势或巨大合作潜力的国家,如印度、蒙古等。中俄蒙、中俄印等三边机制的发展,在尊重印度、蒙古等国发展战略的同时,突出了相关国家的重要作用,利用俄罗斯与印度、蒙古在历史上的特殊关系,有利于打消疑虑、培育互信。而且三边合作的开展,可以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形成了显著的示范效应。
要重点打造中俄蒙经济走廊。中俄合作开展蒙古境内的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消解蒙古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重点建设满洲里物流枢纽和产业园区,有利于将振兴东北与建设中俄蒙经济走廊结合。
印度是“一带一路”版图上的重要国家。但是,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印度的态度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俄罗斯是印度的传统盟友。此次启动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的程序,给延宕数年的幕后争议划上了圆满句号。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并)加入上合,虽然增加了组织内部张力,但也有利于巩固欧亚中心地带多边安全机制,总体利大于弊。
此外,应当推动更多的三边机制,如中俄韩、中俄哈等,将中国的经济优势和俄罗斯的传统地缘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网络。
开展网状伙伴外交
不过,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在中亚存在大面积地理重叠,丝绸之路经济带则覆盖了整个欧亚联盟的地理范围。中国主导的倡议和积极推动的组织经过俄罗斯的传统“地盘”,如何与俄罗斯相处?
事实上,中俄已经开始尝试一条对接合作之路,那就是利用不同机制发挥不同功能,开展网状伙伴外交。
2014年5月亚信会议期间,中俄举行双边会晤,提出“双方支持开展网状伙伴外交的各种努力”,推动开展伙伴关系网络的建设。所谓“网状伙伴”,指的是不同的机制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并相互交叉地拓展合作领域。上合组织成立十余年来,在安全领域展开了有效合作,也驱动了安全和经济“两个轮子”,探索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经济合作。同样,金砖国家集团的合作,也逐渐从经济领域拓展至人文、政治等多个领域。由此,不同的合作机制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也为全面合作探索了路径。
在中俄“双引擎”、“中俄+X”三边、地区等各个层次积累了丰富经验后,可以将不同的合作机制进行对接,搭建地理范围更广、合作领域更广的平台。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倡建,就是范围更广的合作平台的积极尝试。此次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宣布即将设立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池,有助于在金融领域对抗全球通缩和流动性紧缩,应对新兴市场风险。
由此,在中俄“双引擎”的基础上,以三边合作机制、地区合作机制和更大范围平台为框架,将逐步构筑起跨欧亚的伙伴关系网络,让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携手并进。
当然,对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关键因素还是俄罗斯的态度。因此,中俄合作仍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各个新型国际组织发展的“锚”。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