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机东海曾遭4架外军战机围绕 机翼相距20米

2015年06月26日 10:08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微博 收藏本文

  “海天猎鹰”:刀锋上的巡航

  这支部队,与航母、核潜艇部队的使命任务同等重要

  从海南某机场起飞,一直向南,海水瓦蓝瓦蓝的,星星点点的岛礁,边沿与海水相接,泛出半透明的碧绿。“我们的南海,就是这么美。”北海舰队航空兵飞行员丁家和上校,曾在这片海天多次穿行。

  丁家和所在的航空兵某师,是海军航空兵唯一的信息化部队,集侦查预警、指挥控制、战术数据通信、远程目标指示于一体。海上巡逻、维权,在那些牵动国家核心利益的海域上空,都有他们的航迹。

  过去五六年来,远离驻地,每年在外地执行任务至少6个月,是丁家和他们的工作常态。“我们常说自己太不接地气。”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趟飞行往往七八个小时,离开地面就是茫茫大海,有些海域甚至没有备降机场。

  何况,他们还会飞出岛链。

  只要这支部队的飞机升空,邻国很快就有反应。在各方力量瞩目的东海、南海之上,他们的机翼与跟踪而来的别国战机的机翼,常常只相距二三十米。彼此的表情、手势都看得一清二楚。

  可以说,他们是和平时期在刀锋上行走的人。

  “这么多年不打仗,军人究竟在干什么?过去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的安全态势下,要形成威慑力,必须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像这个师这样的一线部队,军无一日不备。”北海舰队航空兵副政委杨志亮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杨志亮曾参加1988年在南沙赤瓜礁海域维护主权的“3·14海战”。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海军领导对这支部队的定义是:与航母、核潜艇部队的使命任务同等重要。

  一个月前,第九部国防白皮书发布,对海军明确提出“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这是曾长期强调“近海防御”的中国海军近年来第一次转型,意味着走向远海将成为常态,执行远海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也将着力提升。

  “一支受人尊重的远洋海军,必须以航空兵的成熟发展为标志。”杨志亮说,“这支航空兵的信息化部队,将是未来海空作战的空中指挥中枢,俯瞰整个作战态势,是战场上的‘大脑’。”

  从零开始

  1989年,飞行员张君宝来到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时,这支以老旧轰炸机为主力装备的部队,正面临艰难转型——同类的轰炸机部队有的被裁撤,而这个师必须转向信息化、战略型。带有侦察照相设备的“大飞机”已经列装,航校同期的同学有人完成改装,开上了新机型,这让他很羡慕,因为“可以完成更重要的任务”。

  这支部队今年将纪念建师60周年,它曾以轰炸机英雄而知名——1964年,石振山机组准确投下照明弹,配合友军打下了进犯我领空的P2V侦察机。自上世纪80年代起,面对陆续列装的新机型,它必须暂时放下过去的荣耀,重新开始。

  张君宝现在已是这个师的副师长。这位大校回忆当年自己面临改装时的心情说:“从零开始,夜不能寐。”

  此前飞了10年的轰炸机是双发喷气式,改装后要飞的机型是四发涡桨式。飞行员们总结说,这种上单翼、大翼展的飞机,是世界上最难飞的机型之一,稳定性和操控性都很有挑战。而且最早的机型操纵杆无助力,身材瘦弱的人几乎要站起来才能拉动。

  更重要的是,改装意味着使命任务的重大变化。轰炸机只是在本土飞行,而从改装巡逻机开始,外出执行任务常态化,宽阔而危机密布的海空,成为他们熟悉的风景。

  “以前是自己练,现在看得见对手,并且有交锋,心理震动很大。”张君宝说。

  正是从此时起,这支部队的兵力在整个海军乃至全军范围调遣使用,国际政治、外军发展的动态,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有一种狼在身后的紧迫感”。

  那时,部队人员要么年龄偏大,要么是刚刚分来的年轻人,中间断层;同时,除了驾驶舱,还需要培养任务舱的人员,不仅要“飞起来”,更得“看得远、辨得清、抗得扰、打得赢”。

  丁家和说,为了缩短改装周期,他们提前赶到飞机制造厂熟悉情况。基础理论和操作知识,必须张嘴就来,因为飞行中遇到紧急情况没有考虑时间。

  他记得,改装时的基础理论考试,准备了两支笔芯,两小时手不停,A4纸答了满满7页。

  一般而言,要成为带队的机长,必须经过3000小时的飞行,用8~10年时间打磨。但对于这支任务迫近眼前的部队来说,不可能按部就班。

  “我们的飞行员上来就在机长位置训练。”师长陈陆海说,训练也要精细化、智能化。在新装备陆续列装的过程中,滚动改装,并向新飞行员倾斜,曾经不到6个月就完成了50名空勤、188名地勤的改装任务,而最近两年飞行员的改装都提前4个月完成。

  迅速增加的任务,是更为关键的加速器。这支部队的很多训练是通过执行任务实现的,比如海上维权。飞行团队的培养周期缩短到了6~8年。

  从上世纪80年代改装第一架某型巡逻机开始,该师已经完成了5型信息化战机的改装。

  所有新机改装,没有教材,没有训练大纲,没有科目标准,厂方的说明书非常简洁,他们必须自己编写新教材,比如150多万字的某型预警机理论教材。

  而接机之日几乎就是战斗力形成之时。战机刚刚列装,很快就会接到任务命令,有时2周,有时两三个月。比如某型侦察机,列装仅3个月就被派出执行任务﹔某型加装了新式雷达装置的预警机,列装一个月就要首秀。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压缩时间、激发战斗力。这样的提速,让海军的装备信息化建设向前走了好几年。

  “这种超常规的方式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我们等不及。”张君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过去15年间,这支部队迅速变身,由轰炸机部队到侦察、警戒机部队,再到预警指挥、信息融合部队。

  该师政治部主任汪昱介绍说,该师全时用兵、全程用兵、全域用兵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而且它还是一支“种子部队”,以其摸索创造的训练模式,为海军航空兵“孵化”新力量。

  对手就在眼前

  大校宫继宏难忘在南海的一次任务。

  那是个临时任务,上级机关只给了一个位置点,并不知道目标确切是什么,他们必须在100公里半径的区域内耐心搜索。

  南海广阔而空旷,天气莫测,很少万里无云,并且云总是很低,二三百米,贴着海面,有云就有雨,“寻找目标要从云缝里找”。

  发现目标,战机穿云而下,超低空飞行,眼前赫然出现的是某国的庞大驱逐舰。头顶是黑沉沉的云层,雨点抽打在机身上啪啪直响,通过左舷窗,机组人员拍照取证。

  突然亮光一闪,机上的人一惊:开炮了?稍后发现那是驱逐舰在用灯光示意。

  “对方没想到我们能发现他,我们也没想到是这么个‘大家伙’。”宫继宏说。

  每次搜寻目标,都要加满油,连续飞行七八个小时,发现目标后必须下低空,“把目标拿回来”,距离太远拍摄对后期的判读会有影响。

  “这支部队一直处于直面外军的准战时状态。”杨志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因为常态执行东海、南海方向的战备巡逻任务和维权斗争,该师直接与外军的军舰、飞机近距离对峙交锋达200余次。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这支配备某新型信息化战机的部队,就受命执行某岛礁的侦察巡逻任务,在敌军炮火威胁下不辱使命。

  现在,对于南海以及散布其中的岛礁,因为多年的探访与观察,他们已经非常熟悉。

  丁家和说,每次在海上执行任务,从空中俯瞰那些被其他国家占据的岛礁,心里会很难受。这些岛礁变化很快,这次去看还无人控制,下次可能就有人上去了,有了建筑物,再隔一段时间就发现机场在扩大,还竖起了导弹发射架。

  而他们的探查结果,常常会成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手中的铁证。

  丁家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几年前,初到海南执行任务,条件简陋,遇到台风就会停水,一个小房间挤4个人,两把小马扎,大家就趴在床上作图。“南沙画图量特别大,必须预先准备,了解区域内的目标、建筑、海况。”

  他经历过的最大的雨,飞机感觉像是撞上了墙。“南海飞行强度大,能够到南沙执行任务的,只有我们这些特种机。”

  睡觉时要防备着四脚蛇和红头蜈蚣,早上5点多起床,6点多太阳还未升起,战机就已升空。

  有一次,巡逻机完成岛礁巡逻任务后,又对在我国境内非法开采的某国钻井平台查证、照相。临空后,发现钻井平台与地面所给位置、数量相差较大,需要边计算边建立航线,同时下降高度,还要精确计算好油量。

  这种情况很常见,装备、天气、油量无一不要考虑,还要随时关注外机活动及岛礁上外军的防空设施,对机组的实力和特情处置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丁家和说,过去飞南海,下面很少看到“我们的船”,现在常能看到渔政船、海警船,而那些“有想法”的外国军舰附近,总有我们的军舰在游弋。

  在东海,每次巡逻机升空,都有不同国籍的飞机前来挑衅,或是发出警告提示我方离开,或是展示导弹挂架向我示威。该师的飞机也会依法据理力争,沉着应对,并及时拍照取证,展示国威军威。

  巡逻机经常与外军飞机遭遇,有时甚至被四架外军飞机围绕,对方与我机伴飞甚至长达一小时之久,还会做出攻击动作。

  “喊话很正常,也很频繁,根据范围距离不同,语气也不同。”张君宝说,“我们不退缩、不冒进,严格遵守海空规定,据理捍卫海洋权益。”

  丁家和说,每次执行任务,家人难免会问,局势如何?会不会“擦枪走火”?有没有危险?“我们很少跟家人朋友谈论这些,只是按照确定的方案执行任务。”

  每个飞行日,工作时间6~8小时,但前一天下午就要开始准备,晚上走航线练程序,9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提前到场准备,返航后还要作讲评回放。丁家和说,这就是他们单纯的生活,几十年如此。

  在驻地,有心理疏导的空间,有专业人员,但外训时怎么疏解紧张与压力?宫继宏的办法是在操场上跑圈,满身大汗,极度疲惫,酣睡一夜,问题解决。“飞行员B型血多,大多是外向型性格,而且这么多年也习惯了。”

  是“大脑”,而非“铁拳”

  丁家和心里很清楚,一旦有战争,他们驾驶的预警机是首要攻击目标,“信息化战争中,第一招就是在对方机场上打掉预警机,不能让它升空。”

  预警机是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装备,可以在全空域范围内跟踪监视目标,并对作战飞机编队进行有效指挥和协同。对于拥有预警机的一方来说,战场是单向透明的,缺乏预警及支援的空中力量,在现代空中战场上则脆弱而危险。

  1944年美国改装的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预警机试验机AD─3W“复仇者”首次试飞。从此,以预警机为代表的信息化战机,就成为世界各国航空兵先进程度的标志。有人说,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良好的预警机,即使作战飞机只有敌方的一半,也一样可以赢得战争。

  今天,信息化战争是“读秒之战”,而以预警机为代表的新型战机,战斗力形成加快一步,整个体系作战力量就能多赢得一秒的先机。

  “我们的预警机研制多么艰辛,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真正高精尖的东西,人家是不会给你的。但我们不能再错过一个时代的机遇。”杨志亮说。

  他更愿意将信息化战机比喻为“大脑”,而非“铁拳”。

  但在这些信息化战机刚刚列装时,却很少有与其他部队联合训练的机会。“木桶原理,大家对体系化作战还不了解。”张君宝说。

  作为一支提供空中情报支援的信息化作战部队,不可能关起门来自己练。他们主动联系相关单位,打听对方有什么训练演习计划,争取参与其中。

  起初是“蹭演习”,很快,预警机的作用被更多人认识,“离了不行”,主动邀请的部队越来越多。张君宝说,各级机关做训演方案时必须把预警机做进去,过去做计划需要他们派人帮忙,现在很多机关都能自己完成。

  最近几年,该师与三大舰队的多支驱逐舰支队、快艇支队、航空兵师和陆军某电子对抗团等单位建立了联合训练机制,使部队目标探测、编队跟踪、引导攻击等实战能力极大提升。

  “我们的舰艇编队一出岛链,就有外国军机抵近,甚至贴着桅杆飞行。”杨志亮说,没有制空权的军队不堪一击。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现在,北海舰队航空兵直面对手成为常态,对一些国家的海上活动密切关注,每次对方有飞机凌空,我们都会跟踪监视。“这是一种表态,告诉你我有这个能力。”

  他说,随着未来海战场的拓展,新型舰艇入水,更需要空中预警的中枢作用。而要成为真正的远洋海军,维护国家的远海利益,舰船仅仅是平台,航空兵能否走出去才是真正的标志。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东海 中国 战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网上骂人有风险:崔永元方舟子均名誉侵权
  • 体育刘翔离婚 中超-恒大平国安夺半程冠军
  • 娱乐葛天离婚后首现身一言不发 情绪激动痛哭
  • 财经中石油拟出2亿元为大连溢油事故埋单
  • 科技神州影射Uber背后:廉价专车搅局
  • 博客南宋的国力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弱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第四批虚假大学名单发布 高考分数线
  • 育儿四年级男生暴打女老师 小心暴力教育遗传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