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沙特阿拉伯宣布结束其在也门的军事行动,但针对胡塞武装组织(Ansar Allah)以及效忠前总统萨利赫的也军的空袭仍在继续——尽管其规模缩减了。沙特报纸(毫无讽刺痕迹地)宣布“任务完成了”。那么,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知道完整的故事,但很清楚,背后有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已促使沙特在也门止损。这些直接损失包括:炸弹造成平民伤亡的图片在本地区广泛流传,前总统哈迪残余的也门支持者日渐稀落,未能将备受吹捧的逊尼派干涉武装组织起来,以及明显的证据表明,尽管沙特阿拉伯可能有目标(恢复也门前总统的权力),却没有将其实现的可行计划。
因此,沙特阿拉伯发现自己陷入孤立。当伊朗、阿曼和俄罗斯一直忙于一项政治动议(同时也寻求在地面上约束胡塞武装)时,美国则一直悄悄劝说沙特终止空袭行动。空袭行动对胡塞武装和亲萨利赫军队的作战效能影响不大,却令大多数也门城市人如同生活在地狱中一般,估计有10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美国军方从一开始就对沙特的空袭表示高度怀疑,提供目标定位支持以减少轰炸失误造成的附带损害。美军指挥官不仅仅怀疑地面入侵的价值;他们还(正确地)将也门视为泥泞的沼泽,沙特一旦步入其中,就冒着靴子陷进去的风险。
有人可能会问,那么美国为何仍旧公开支持沙特阿拉伯及其盟友?这似乎是早已定下的,主要是为了“平衡”与伊朗核谈判的进展,通过某种方式给逊尼派盟友“定心丸”,而不是在考虑更广泛的战略后果之后所做的决定。在西方评论界和政策圈内,也门事变主要被简单地称作一场代理战争(可它并不是),如果不加约束,有爆发教派冲突的风险(这点他们倒是说对了),但除此之外,它几乎没有战略意义。
因此,轰炸是怎么收场的呢?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沙特国王萨尔曼通了电话。关于通话内容,没有任何公开的蛛丝马迹,但很可能是这样:俄罗斯总统——串联华盛顿的高级官员——坚决劝国王结束空袭,并寻求政治解决。联合国安理会对也门的决议是片面的,也许普京以俄罗斯不使用否决权为筹码,增加自己的说服力。不管怎么说,俄罗斯再次采取行动,帮美国在中东火中取栗。毫无疑问,莫斯科的行动与德黑兰密切协调(是谁在正式声明停火前几小时泄露信息)。总之,尽管沙特公开声明获得各方认可,但它发现,对军事行动的实际支持几乎为零——除了极少数本地区的角色。
简言之,也门危机预示着沙特的一大耻辱。其纠集逊尼派联军的大胆野心,面对伊朗在整个地区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受挫。一开始,沙特就遭遇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意外的“叛变”,埃及(为参加行动索要巨额费用)、伊拉克(总理严厉批评冒险行动)和约旦也明显缺乏热情。更糟糕的是,沙特最近已经开始怀疑,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与萨利赫密谋,确立一项符合萨利赫利益的政治解决方案。(回想一下,扎耶德据说曾与沙特前国王阿卜杜拉最亲密的助手图瓦伊吉里合谋,将萨尔曼踢出王位继承序列。)
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沙特王国在这个新阶段,在放出了这样自我膨胀的豪言壮语后,对如何实现其目标,似乎依然缺乏任何有效的计划。
华盛顿研究所的西蒙·亨德森在题为“沙特阿拉伯缺乏经验的少年(指萨勒曼国王)”一文中说:“在大多数其他国家里,军事领袖或国防部长如果没有实现明确的目标,就将成为政治牺牲品。如果这没有在沙特发生,萨尔曼国王就会发现自己面临资深王子们寻求更根本变革的压力。”
在亨德森的顾虑之外,关键的问题是,这一失败对该地区有何影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前副主席格雷厄姆·富勒写道:有谁还记得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概念“北层国家”(Northern Tier States)?它们包括三个国家——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有时还包括阿富汗),沿着苏联的南部边境延展;它们被西方视作抵御苏联向南进入中东的潜在堡垒。是否有可能,我们正在目睹今天“北层”集团的复活?但这一次,它根本不会团结起来针对俄罗斯。相反,从俄罗斯、中国和“欧亚”的地缘政治观来看,这三个国家证明,确实存在一种正在升温的地缘政治上的相适性。
美国以压倒性的军事力量确保对全球金融的统治,而乌克兰冲突刺激了俄罗斯(和中国),改变自己在军事上较为脆弱的局面。与此类似,也门“战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澄清了一些中东的问题。可以看到,大国力量的钟摆已经开始摆离海湾这个“极点”,回到更早的轨道上去。
出于非常不同的动机,该地区的主要支柱(伊朗、土耳其、埃及)和巴基斯坦正在重新向东看。西方还没有充分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一变动中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当然将被完全整合进此计划。)中东地区各国将会看到,中国对于创建横跨亚欧的庞大的基建规划,确实非常严肃认真。它们还会看到,有了全世界争相加入(美国对此的沮丧非常明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将会发生什么。这些国家希望成为它的一部分。
沙特发起“伟大的逊尼派动议”以针对伊朗,但处置失当,应者寥寥,“一带一路”与亚投行不是仅有的“推动”因素。人们还认识到,中国现在是财源所在(当然是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而且伊朗(很可能从制裁中解脱出来)将成为新经济政治架构中强大的政治元素。总之,与其听命倒退回中东脆弱的君主制,各国宁愿面对未来。(作者署名:阿拉斯塔尔·克鲁克 英国军情六处前探员,《抵抗:伊斯兰革命的实质》)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