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发现问题,比对抗输赢更重要
本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石 榴
在对抗演习中吃了败仗,营长赵建华不仅没挨批评,反而受到了表扬。
冰雪隆冬,记者在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冬训场上看到这样一幕:该旅合成营战术演习中,三营与对手反复争夺阵地,最终苦战无果。三营原本以为吃了败仗肯定得挨批,可没想到,在战地总结时竟受到了旅党委表扬。
原因有二:一是他们真打实抗,战斗作风过硬;二是他们结合暴露出的“火力配置不科学、兵种协同不顺畅”等问题,边演习边改进,实战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打了败仗还能受表扬,源于今年冬训考评的新标准。”该旅政委崔海旭介绍说,以往冬训,各级习惯看结果,以输赢论英雄,导致官兵头脑中形成“唯输赢论”“唯分数论”的定式思维,想“考场”多想战场少。一些官兵为了“赢”,甚至把心思放在研究冬训对抗演练规则漏洞上,而不是想方设法提高打仗本领。
一次激光模拟对抗演习,个别人想出歪招,悄悄用饭粒堵住激光接收器,结果上战场后成了“打不死的超人”。
今年冬训,该旅党委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比对抗输赢更重要。”随即,他们出台重检讨不重输赢的冬训新标准,淡化输赢意识,强化查摆问题,引导官兵们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弥补战斗力建设的短板上。
连日来,记者踏访该旅冬训场发现,考评新标准带来冬训新景观——
记者随八连徒步行军,过去行军最常见的一字长蛇阵不见了,官兵全部按战时作战编组行进。狙击手、火箭筒手、电台兵等组成的作战编组,一有情况便可就地隐蔽、迅速应战、相互支援。
“这一行军细节流淌出浓浓的实战味!”旅作训参谋李玉达说,作战编成取代了整齐划一的行军惯例,只是冬训新标准带来的变化之一。
记者穿梭于行军队伍中看到:六连两名体力不支的新兵,被几名战友轮番架着行军,累得满头大汗。“为啥不上收容车?”指导员王波回答,打起仗来上哪有收容车坐?今年冬训,旅里没有设收容车,走不动的让战友架着走。
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折射着冬训场上新变化。打快板、唱军歌鼓舞士气的场景不见了,全程肃静行军、紧张严肃;为防范突然出现的“敌情”,官兵们无暇欣赏沿途风景,个个表情冷峻警惕,将背枪改为持枪,随时准备战斗。
突然,“轰”的一声,埋设在附近的炸点炸得雪飞土散。行军队伍立马四处疏散隐蔽,按战斗编组准备战斗。情况解除后,滚了一身雪的下士李佳豫对记者说:“当兵三年,冬训三次,这样充满火药味的徒步行军还是头一回。”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李参谋介绍说,新标准就是指挥棒,它指向哪里,冬训变化的焦点就在哪里。抛掉了头脑中的“唯输赢论”,大家把目光和心思都用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
记者在该旅冬训场上发现,自我设难布险成为了一种新常态。过去冬训,构筑完冰屋和雪窝棚后,经常是让官兵们住一晚上体验一下,可今年冬训,该旅让官兵一住就是一周多。他们说:要想打赢未来寒区战斗,长时间的野外宿营既是基础也是关键。结果,雪野宿营一周多,官兵们虽被冻得够呛,却总结出了10多种雪野宿营抗寒的新招法。
更加“苛刻”的是,他们竟然用真炮弹来检验自己构筑的工事。“轰!轰!轰!”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震耳的爆炸声响起,官兵修筑的野战工事被炮弹覆盖,炸得腾起一米多高的黑烟。
“这样做就是想看看,我们构筑的野战工事,究竟能不能承受住炮火的打击。”该旅领导告诉记者,考评新标准让冬训场成为新战场,处处都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
破立之间树新风。今年冬训,该旅各级指挥员带领官兵先后完成了新型无人机等6种新装备冬季作战数据采集,研制出某压发报警装置等12种警戒通联器材,破解了冰雪路驾驶、严寒条件下隐蔽生存等8个冬训重难点课题。
夕阳西下,梳理这一幕幕新景观,记者不禁感叹:在新标准牵引下,今冬该旅实战化训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