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伊尔-38“山茶花”反潜机高速掠过,彼得大帝湾上空突然出现4枚发烟伞靶,它们模拟的是突破多层反导系统、近距离袭向舰艇编队的导弹。
导弹是军舰的天敌。这是“事关舰艇生死存亡的紧张时刻”。
区域防空能力强大的石家庄舰、沈阳舰立即“抓住”了分配给它们的3号伞靶,“目标高度2700米,距离4100米”。石家庄舰主炮、副炮迅速调整射向,瞄准了下坠的发烟体。
中俄海上联演今天下午进行的主副炮协同实弹射击,模拟的是导弹与军舰最后的“生死较量”——要么导弹被炮弹近距离击毁爆炸,要么舰艇被反舰导弹命中,人员伤亡,甚至舰艇沉没。
距离远时,舰艇可以发射舰空导弹,超视距击落来袭导弹。如果导弹突防成功,军舰还可以发射干扰弹,制造假目标诱骗它。第二道防线还不起作用,主副炮就是最后的“护身符”。
石家庄舰主副炮协同射击3号伞靶,演练的就是这“最后生死一击”。
日本海上风力三级,闪闪发光的靶标缓缓降落,实战中,“导弹正呼啸着不断逼近”。
在主炮、副炮锁定“来袭导弹”之前,石家庄舰上的雷达首先发现了目标。位于军舰桅杆顶的某型雷达好像两块方便面饼子,舰桥顶部的另一型雷达形似半个鸡蛋,伞靶刚从反潜机上投下,就被它们捕捉到了。
目标数据被迅速传输到作战指挥室,高速运转的计算机解算出诸元,迅疾传送给主炮和甲板中部的副炮,速度快得就像人的神经传导信息一样。
伞靶不断下落,“导弹距离舰体越来越近”。作战指挥室里传出清晰的射击口令,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主炮率先开火了。外形好似一个机器人的副炮还在沉默着,它在等待最佳的射击时刻。
拖着长长的白烟,伞靶急剧坠落,“导弹越来越近了”。副炮的七管炮口如同电影《终结者》中施瓦辛格使用的机枪一般,黑洞洞的炮口虎视眈眈,它在寂静中等待“爆发”。空气似乎凝固了!
一切令人猝不及防,如同一声响亮的牛吼,数百发炮弹在5秒钟内喷薄而出,在炮口形成耀眼的凤尾型火光区。
短暂的停歇,紧接着又是两声震撼人心的“牛吼”,几百发穿甲弹组成弹幕,扑向“来袭导弹”。弹壳像下饺子一样倾泻而下,溅落到大海里,火药的味道弥漫开来,连甲板下三层副炮指挥控制室的操作手们都闻到了烟硝的“香味儿”。
“打中了!”有人高兴地喊着。原本安静的作战指挥室、驾驶室里变得人声嘈杂起来。
有“中国密集阵”之称的副炮恢复了沉默,射击后的灰烟慢慢被海风吹散。其实,在实战中,从发现导弹到副炮拦截成功,整个过程仅有短短的十几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