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在美军航母当兵8年:几星期没人跳海就奇怪

2013年07月11日 10:05  环球人物杂志 微博
2003年,郑一鸣在新兵训练营毕业典礼结束后和妈妈合影。 2003年,郑一鸣在新兵训练营毕业典礼结束后和妈妈合影。

  作者: 王寅佳

  “小时候,我胆小是出了名的,甚至从来不敢主动开口说话。”郑一鸣说道。然而,就是这个小时候胆小到连滑梯、木马都不敢玩的人,后来居然当了8年美国大兵,跟着航母出海,打过两次仗,还成了唯一一位开美国航母的中国人。

  “以前认识我的人都说怎么也想不到,我说我也没有想到。”他笑着说。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书《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近期在中国面世了。

  其实早在出版前,书中内容就已经在国内网站广泛流传。6月27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联系到了远在美国的郑一鸣。他非常谦虚,虽然在部队屡次获奖,但除了家人外,谁都不知道。“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之后,我会把它们当成历史,这些事都已经过去了。”

  方向盘比汽车的还小

  看起来憨憨的郑一鸣是个“80后”,15岁时,他从甘肃兰州前往美国特拉华州和做访问学者的妈妈团聚。“在学校里,我成绩不好,总受人欺负,很自卑。”虽然读书垫底,但郑一鸣的动手能力很强,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一所社区大学学机械原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一鸣走上了参军之路。他的好朋友查理与海军签订合同,高中一毕业就入了伍。这让郑一鸣萌生了参军的想法,“我一直有个愿望,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加入海军正好能实现。而且,我参军回来,政府会给我钱、供我读书,就可以不花父母的钱了。”2003年3月,就在郑一鸣报完名等待去新兵训练营期间,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想过可能会牺牲吗?”记者问。“当然想过。可当兵就是要打仗的,咬着牙冲上去就是了。”

  2004年春天,郑一鸣登上了“卡尔·文森”号航母。尽管他在报纸上多次看到航母,但第一次真正见到时,还是不由惊呼:“光甲板就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在航母上,郑一鸣当了一名飞机维护长,负责打手势、接发飞机,以及检查、维修飞机。

  “我有点像阿甘,不懂偷奸耍滑,只知道埋头苦干。”郑一鸣的踏实负责让他成了飞机维护长中的“佼佼者”,得奖无数,名字也被印到了飞机上,成了名人。而最让郑一鸣骄傲的是,他获得了“年度最佳水兵”,这是航母上的最高荣誉,奖励是亲手驾驶航母。“一艘航母上有5000多名海军,每个月选出两个人,出海半年,总共只有12个人能够被选中亲手驾驶航母。谁能被选上,都足够骄傲一辈子的。”

  在航母的指挥室,让郑一鸣大吃一惊的是航母的方向盘。“我总觉得,航母的方向盘应该是很大的,可事实上,它比汽车方向盘还要小。方向盘旁边,还有一个操作杆,用来调节航母速度,轻轻往上一拨,停住,航母就能自动以这个速度行驶。”郑一鸣把手放在方向盘上,听着驾驶员的指导,边看电子显示屏上的海图,边跟着转方向盘,就这样开了15分钟航母。因为当时郑一鸣只是持有美国绿卡,未加入美国籍,他便成了唯一一个亲手驾驶过美国航母的中国人。“当时有点吓傻了,人家叫干啥我就干啥,后来回忆起来,却所有细节都历历在目。”

  要是几星期没听到喊“有人跳海”,我们都会觉得奇怪

  航母上的生活是枯燥、单调的,尤其是头几个月,干不完的活,吃饭、洗澡、睡觉也成问题。郑一鸣睡觉的地方,正好在甲板下面,炸弹舱上面,可谓飞机当“被子”,炸弹当“褥子”,睡觉时总能听到飞机降落时“哐、吱……”的声音。“到了第三个月,都不想活了,非常压抑。”慢慢地,郑一鸣也找到了自己的解压方式。“看看录像、翻翻书、打打游戏,时间很快也就过去了。我也算是个工作狂,只要有活要干,我就去帮忙,所以剩下的自由时间并不多。”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舒缓这种情绪。跳海自杀的事,郑一鸣就碰上了。半夜三四点钟,广播里喊:“有人跳海啦!”所有的人立即起身去报到,检查是谁不见了,全船5000多人必须15分钟内统计完毕,5分钟内直升机就飞出去救人。“在舰上不管是白天、晚上,我们必须穿救生衣。只要一见水,救生衣就能自动充气,上面还有一盏灯,只要晃一晃,就亮了。”当然,有不少恶作剧的人把这种灯装在垃圾袋上扔到海里。黑夜里,站岗的人根本分辨不出,只好一次次把所有人叫出来集合。“要是有那么几个星期没听到喊‘有人跳海’,我们都会觉得奇怪。”

  有一次,郑一鸣犯了个大错——在甲板上把手电筒丢了。当时正是夜里,飞机起降非常频繁。飞行甲板控制室得到消息后,立马把航母的飞行线都关掉了,该起飞的飞机不让起飞,先在甲板上等着;该降落的不准降落,都在空中绕圈子。同时,船上的人组织起来,到甲板上去找那个手电筒。一个手电筒,为什么要如此大的阵仗?“飞机发动机如果把手电筒吸进去,不但会造成发动机损坏,还可能机毁人亡”。

  航母上,除了男兵,还有不少女兵,“大概六七个士兵里面就有一个女兵”。“除了生理期可以不做重活外,其他方面不享受任何特权,跟我一起干活的女兵都像爷们儿一样。不这样就体现不出男女平等了,反而会引来批评。”但郑一鸣也上演过英雄救美的一幕。一天晚上,他和两个女兵一起上夜班,那天正好下雷阵雨,天气很差。上司让女兵们去检查甲板上的飞机,可45分钟过去了,她们还没有回来,郑一鸣自告奋勇上去看看。狂风巨浪,人站在甲板上就像坐过山车,随时可能掉到海里。他只能抓住拴飞机的铁链子,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从这头找到那头,把每架飞机都找了一遍。终于,他找到了这两个女兵,她们正抓着身边的铁链子,吓得一动不动。

  想当汽车修理工

  “美军的一大理念就是极为提倡团队精神,所以才有‘仗不是一个人打赢的’这类口号。”郑一鸣告诉记者,“但业余时间则是另一回事,在不影响秩序的情况下,不会控制太严。上班时像技术工人,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活,下班后就像平民,爱干啥就干啥。”

  “美国海军的传统就是烟、酒、嫖、赌”,而郑一鸣被称为“军中圣人”,这些恶习通通不沾,每次靠岸休假,他喜欢到处走走,见识当地民风。在迪拜,他遇到了阿富汗人,他们从充满战乱的故乡逃亡到迪拜当司机,穷得连鞋都买不起,只能光着脚开车。其中有个人,为了能回家看一眼,翻山越岭要走很多天。“他们没有任何东西,不停地干活,可总是很快乐的样子。而我有时还会抱怨生活,觉得很惭愧。”郑一鸣由衷地说。

  郑一鸣还是个“吃货”。逛街时,他会背着军队发的绿色大背包,到当地的超市买各式各样的食品,每次都塞满一大包。他还因此成了航母上的零食供应商,连上司都时不时跑去问他要零食。

  2011年7月,郑一鸣离开了海军,继续在社区学校学汽车修理,准备将来去修理厂工作。“以后有钱了,我就自己开家修车店。只要有手艺,一辈子吃喝不愁。”言语间,他依然像个单纯的大男孩。

  现在他还是一名后备役军人,一个月训练两天,一年要去基地正规训练14天。“如果军队召唤,必须转入现役参加战争。我还有两年合同期,到期后我就不打算再续签了。”

  “这8年在航母上的生活,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听到记者的提问,郑一鸣坦言,最大改变就是获得了独立和自信。我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以养我一辈子,但我还是当兵去了。我不聪明,也没什么过人的地方,我就是不想当啃老族。你最初说要采访我,我很犹豫,因为我实在太一般了。不过我又想,也许可以通过我的经历让一些人去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成功?我相信不管你干任何事,如果能够尽到自己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这就是一个人的成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