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入了巨大资金来开展陆军的现代化,强调远距离快速部署作战部队的能力。在现代化过程中,对陆军进行了大规模重组,重组之后的陆军是一支装备先进技术的,更迅速、更灵活的特种部队;被重组后的陆军航空部队使用的超低高度机动性直升机配备了精密制导武器;在改良后的网络的帮助下,指挥控制能力可以为部队内部和部队间提供实时数据传输。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将从机动部队到机械化部队的变革,和提升部队的装甲、防空、飞行技术、地空协调及打电子战的能力视为陆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包括Z-10和Z-19攻击型直升机等在内的新型设备的产量的不断增加,使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力量受益匪浅。新型防空设备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首个CSA-16地空导弹及由装备有国内生产的CSA-15s地空导弹和机动式防空火炮系统的PGZ-07。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重组的突出之处是,重组后的陆军能在复杂的地形和电磁条件下作战。
由于联合作战需要其它部队的运输能力在中国边境以外发挥作用,陆军部队成为了联合作战的必备要素。为了帮助解决联合军演中的力量投送需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练习过使用滚装船等商业运输资产来进行海事交叉操作。然而,更强的联合作战能力仍然是陆军的首要目标。2011年12月,总参谋部成立军训处来监督所有训练,保证所有军种实现突出的联合作战能力。自此之后,强大的联合作战能力成为了所有军种必须达到的要求。
空间能力。2012年,中国进行了18次太空发射,中国也扩展了其太空情报。同时,中国好研发了多维程序来提高其在危机和冲突阶段,组织或限制敌方使用太空资产的能力。
2012年,中国发射了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6颗卫星完善了区域网络和在轨验证阶段的全球网络,这些网络建设有望于于2020年完工。同时,中国还发射了可以作为民用和军用的11颗新型遥感卫星。此外,中国还发射了3颗通信卫星、5颗实验小卫星、1颗气象卫星、1颗中继卫星和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中国继续研发用来将重型物体运往太空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为了支持这些火箭的研发,中国于2008年开始建设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该发射中心位于海南岛,有望于2013年左右完工,并有2014年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初步规划。
军事信息作战。中国已有相关作品指出了成熟的中国信息作战战略应该具备的五大关键特征。第一,中国作者强调国防为首要任务,并指出计算机网络防御是和平时期的重中之重;中国人说,只有在无法对敌方作战进行反击时才会使用战术反攻。第二,信息作战被视为非传统型战争武器,必须在冲突的开始阶段建立信息作战策略,并在战争的所有阶段继续使用信息作战。第三,信息作战是获取信息优势和控制电磁波谱的优先武器。第四,信息作战可以使中国在信息作战中获胜,无需采取传统军事行动。第五,中国未来的对手,特别是美国,已进入军事信息化时代。
信息作战活动包括采取行动获取和维持信息优势,对信息作战部队进行统一指挥,实施战争相关的信息侦查及攻击和防御信息作战的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事手册指出,信息战包括登陆信息战、封锁信息战、火力攻击信息战、边境反击信息战、反登陆信息战及反空袭信息战。根据战争中的兵种,信息作战还可以分为军队、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信息战。在战争中,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系统,从地方信息系统收集情报,破坏地方信息系统,削弱敌方接受、传输、加工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进行频繁的军事演习,以表明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军队的信息整合能力。中国还进行了展示情报收集、联合指挥和其它辅助性操作设备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演习,并将信息技术和信息一体化纳入到其年度训练要求中。中国进行的一些年度军事演习中,体现了复杂作战和指挥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一体化的依赖。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报纸指出,很多军事演习禁止使用纸质地图,并且进行统一指挥。同样在2012年,报纸不断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联合演习,并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指挥。这个表明,对这些平台的熟练操作是中国高级指挥官的必备素质。
中国军事学说和军事训练的发展
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强调在真实的、高科技条件下进行训练。中国通过强调系统作战,试图实现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这个概念和美国的网络中心战相似。这要求能够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部队、力量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具有联合作战能力的系统。这些作战训练改革是《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的结果,该大纲发表于2008年中期,并于2009年1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衡量标准。
自此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强调真实训练条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和将高新技术整合到部队结构之中,来推动自身实现《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目标要求。这些变革导致了更加灵活的年度训练周期,这与苏联式的以士兵为主的训练周期模式不同。在上个十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使用该训练周期模式。
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为军事学说的未来变革奠定基础。为了培养新型干部官员,解放军正在对其军事学院进行改革,着力培养能在联合作战环境下熟练利用技术的青年军官。中国国防科技大学设立为期一年的联合作战参谋课程,是未来国家级项目的试点工程。该课程允许青年军官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它岗位的指挥要素,以提高他们在联合作战进行计划和准备工作的能力。
先进技术引进
中国利用国外技术,引进关键的两用组件,着力进行本土研发,以推动军事现代化。中国利用巨大的、组织有序的网络,帮助其收集高度机密信息和出口受限的高端技术。这些组织中很多都是拥有军事和民用研发能力的军工企业,这个由政府下属公司和研究机构形成的网络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接触到高端的两用技术及专家学者。这些企业和机构通过技术会议和研讨会,合法合同和联合商业企业,与外国公司的合作及对特定技术的联合开发来完成上述目标。
中国先进技术引进策略的重点是,军民一体化政策;该政策旨在发展新型两用技术和建立军民两用的工业基地。中国国防工业从与发展不断壮大、有机会接触外国技术的民用企业及科技领域的合作过程中受益匪浅。这些技术包括: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源代码、行波管、夜视装置、基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及信息网络技术。
美国《2013年中国军力报告》第二章:中国战略分析
国家重要任务和目标
中国领导人将21世纪的前20年称为战略机遇期。他们认为,在这个时期的国内外条件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领导人预测,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推动战略化目标的实现,这些战略化目标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维持国内政治稳定,保卫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及维护中国大国形象。
中国领导人不断强调,到2020年要完成关键的经济和军事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成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国内稳定;军事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培养在潜在的地区冲突中作战和取胜的能力,这些地区冲突包括台湾问题、保护海上交通线、保护南海和东海的领土主权及保护西部边境。中国领导人指出,现代军事发展关系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些言论表明中国领导人将现代军事视为保护中国利益免受侵犯的重要手段。
自从中国于1978年年末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策略因素一直未有大的变动。针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中国采取了务实方针,以寻求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军事现代化及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加强对现有主权和领土的保护,向世界其它国家彰显其和平崛起。
中国将与邻国、美国之间的稳定关系视为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将美国视为世界第一大国。另外,中国十分担忧区域内国家会对中国和平崛起持中国威胁论观点。很多中国官员和民众认为美亚洲平衡战略是“冷战思维”的回归,意在阻碍中国发展。
除了实施和平发展战略,中国继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努力。2010年,中国对日本逮捕一名中国渔船船长做出强势回应,并对越南和菲律宾施压以维护其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主权。针对此类事件的官方申明和媒体报道表明中国是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其正当利益。
新的历史使命的由来
2004年,中国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这些“新的历史使命”旨在使中国领导层形成对国际安全环境和扩展后的国家安全定义的正确看法。2007年,这些任务被编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按照目前的定义,这些任务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