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方的《解放军报》近日报道,中国国产多型预警机目前已形成全时域作战能力,解放军空军首次进行了预警机24小时不间断侦察训练。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的消息称, 解放军“空警-2000”大型空中预警机完成了对某一区域的全天不间断巡逻,在全部这段时间内对地面、空中和海上情况进行了监视。这象征着中国预警机已经具备实际作战能力,而且这对中国空中指挥、通信、情报、侦察、监视等能力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提升。
“空警-2000”被称是F-22的克星
根据《解放军报》的报道,从第一天的上午8点30分开始,参加训练的解放军空军3架“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采取每次单机起飞的方式,每架预警机飞行两个批次,单机飞行时间超过8小时。两架预警机在空中进行任务交接,以保证空中预警情报的连续,为指挥机构和武器平台提供准确、及时、详细的空地海上情报。
训练期间,预警机先后遭遇雾霾、大风、冷空气过境等复杂气象条件,但都保证了训练质量。训练在第二天上午8点30分结束,真正实现的24小时全天候空中巡逻。
香港凤凰卫视的报道认为,“多型预警机接连升空,昼夜滚动持续飞行”,此次训练结果表明,解放军空中预警作战力量已形成全时域预警作战能力,可随时升空遂行作战值班任务,通过这种预警指挥体系实战化演练,解放军部队有效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从列装飞行到担负作战值班任务,这支空军部队改装预警机几年来,已先后50余次执行重大任务,征服了一条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航线,并创下极限航程、极限强度、极限滞空时间等多项训练纪录。
新华社《参考消息》转引香港《南华早报》的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制的预警机已形成预警指挥能力,成为三军通用的空中指挥中枢,解放军作战指挥实现由平面到立体的历史性跨越。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主编平可夫说,虽然中国的选择很有限,因为北京没有成熟的大型军用飞机来搭载预警系统,但很难估计解放军的预警系统落后西方国家多少年,因为北京一直在努力缩短差距。
台湾地区军事专家林中斌认为,《解放军报》的这篇报道并不是一种宣传,而是进一步验证了北京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突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军的空中预警机还参与了南海舰队刚刚进行的远海训练。中国南海舰队联合机动编队指挥员、南海舰队司令员蒋伟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这次远海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科目之一是,将预警机作为空中指挥引导的重要平台,探索了基于信息系统海军航空兵与水面舰艇在远海合同作战训练的新路子,为舰艇提供远方空情预警和信息支持。
长期以来,颇具神秘色彩的中国预警机项目一直是西方媒体以及军事观察家们高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在预警机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空警-2000的研制,更是让中国在预警机作战领域大放异彩,尽管在中国预警机实现全时域作战后,西方媒体称中国预警机虽然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足以动摇美俄在预警机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自行研制并量产的第一种远程预警机,“空警-2000”无疑被中国军方寄予了厚望。该机的技术性能接近于以色列为印度研制的“费尔康”预警机,可在5000-10000米的高度以600-700公里/小时的速度持续执勤7-8个小时,如果得到伊尔-78加油机的空中补给,其巡逻时间还会大幅度提高。“空警-2000”的实际最大飞行距离为5000公里,最大飞行重量为195吨。
据悉,“空警-2000”上装备有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多功能三坐标多普勒脉冲雷达,可进行全向探测,主要用于发现和跟踪空中与水面目标,工作频率为1200-1400兆赫。机载天线系统由三部固态有源相控阵天线构成,设置在一个直径为14米的固定天线罩中(俄罗斯A-50的天线罩直径为9米,印度“费尔康”系统的直径为11米)。每个相控阵天线的探测范围为120°,对空中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为470公里。该机的雷达系统可同时跟踪60-100个空中目标(其中包括低空目标和巡航导弹),并对已方的10架飞机实施引导。
从总体上说,中国空军装备“空警-2000”预警机可提高对低空目标(包括巡航导弹)和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能够大幅度扩展解放军的行动能力。据悉,中国“空警-2000”搭载的电子侦察设备和机载雷达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工作,能抗击敌电子干扰。外国媒体曾评价,“空警-2000”性能领先美国E-3C,同时由于强大的监测能力,“空警-2000”更是被称为美国F-22战机的克星。
归根到底还是发动机问题
“空警-2000”预警机
虽然中国预警机完成了全天候“交替值班”演练,但西方媒体注意到,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预警机均未配备空中加油系统,单机的持续滞空时间比较有限。中国现役的唯一一种量产型空中加油机轰-6油是由老式的图-16轰炸机发展而来,对重型飞机的补给能力极其有限。不过,中国军方已开始着手改变这种局面。据悉,中国曾在2011-2012年间签署了向乌克兰购买3架二手伊尔-78加油机的合同。此外,中国还计划以运-20重型军用运输机为基础研制新一代加油机。
可以说,运-20重型运输机未来的生产既牵涉到中国军用新一代加油机,也影响到未来解放军的大型空中预警机的载机。目前来看,影响运-20生产速度的一个最大瓶颈就是发动机问题,不过,据《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6日报道,大型国产军用运输机的发动机问题未来有望得到解决。
日前,中国航空发动机专家、工程院院士陈懋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20这样大型军用机上使用的发动机最终将会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目前其研制进展很好。”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科研攻关,终于有望研制出新一代“太行”发动机,“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正在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太行”,号称“天下之脊”,中国第一台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取名太行,其意义不言而喻。依据装配对象的不同,“太行”涡扇-10系列发动机有涡扇-10、涡扇-10A、涡扇-10B、涡扇-10C、涡扇-10D等型号。中国为加快发展“太行”系列发动机,采取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是引进国外成熟的核心技术。中美关系改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从美国进口了与F100同级的航改陆用燃汽轮机,这是涡扇10A核心机的重要技术来源之一;二是自研改进。中国充分运用当时正在进行的高推预研部分成果(如92年试车成功的624所中推核心机技术,性能要求全面超过F404),对引进的核心机加以改进,使核心机与美国原型机发生了较大变化,性能大为增强。
对“太行”发动机,一些西方军事专家评价说,它绝对可看做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里程碑。“太行”成功研发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从涡喷发动机向涡扇发动机转变,而且使中国航空发动机实现由中等推力向大推力演进。有了“太行”之后,中国相关领域所需的发动机就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
“太行”发动机推重比达到8,即产生的推力是自身重量的8倍,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虽然与美国F-119发动机推重比所能达到的10相比,“太行”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正像陈懋章所说:“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从设计定型到成熟都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太行’正在稳步前进。”
改进后的“太行”能用作其他海空主战装备的动力,其未来的大涵道比的加力改进型可以用于轰炸机,而大涵道比的无加力型可以用于诸如运-20等大型运输机。在运-20的基础上,又可以研制新的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机等。
本报综合《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参考消息》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