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5日,来自我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团副参谋长武勇明终于“回家”了。抱着遗像的是他6岁的女儿豆豆。路两旁,好友们拉起“老同学,一路走好”“英雄归来兮,浩气长存”的黑白横幅。
武勇明的骨灰被安放在洛阳烈士陵园,人们献上鲜花,追思这位魂归蓝天的勇士。
6日,亲人讲述了这位年仅36岁的空军一级飞行员的往事。
1 “只要穿上军装,就得为国效力”
6日上午,老城区,武勇明父母的家中。
“上个月我们还计划着,这个清明节一起回家看看老人。他当时说工作忙,没想到还是‘回来’了。”望着照片上的武勇明,妻子韩晓航泪如雨下。
韩晓航是安徽芜湖人,11年前,25岁的武勇明去芜湖出差,遇到了当时20岁的韩晓航,两人一次相遇便定了终身。
两年后,他们牵手走进婚姻殿堂。作为一名飞行员,武勇明17年前离开洛阳至今,其间只回来过4次,和妻子团聚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武勇明的父亲今年67岁,自武勇明1996年从市三中毕业后,父子俩就很少见面了,常常通过电话联系。父子俩都爱看书,有时候夜里很晚了,他们还在电话里讨论读书心得。
武勇明几乎从未在家人面前说过部队的事,也就是这次到部队收拾遗物时,韩晓航看到那些奖章,才知道他获得过二等功和三等功。“我是一名军人,只要穿上军装,就得为国效力。”韩晓航说,武勇明生前常说这句话。
2、虽然工作很忙,但他仍是好丈夫、好爸爸
“他工作很忙,但他很浪漫。”韩晓航说,尽管相隔千里,但他们每天都会联系。
每年她过生日,他都会在网上订好鲜花和蛋糕,让人准时送到她面前,而他自己还会写一张卡片寄到芜湖。
有一次,他说好不回来看她了,但她早晨醒来时,发现他捧着一大束百合花站在自己面前,她当时就感动得哭了。
尽管两人多年分隔两地,但她从未感到孤单。
韩晓航打开手机上的微信,背景图片是丈夫穿着飞行服站在飞机前,她发的每一条微信,他都会回复,虽不长,却饱含爱意。
武勇明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也经常提醒妻子,一定要多读些书,这样也会给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为了教育好女儿,他还专门买了一本《儿童心理学》,即使不能经常在女儿身边,也常和女儿沟通,尽力给女儿关爱。
“我要去找爸爸。”听妈妈讲到这儿,豆豆忽然跑到设有灵堂的里屋,爬上床怔怔地望着遗像上的爸爸,半天不作声。
3、这次,她没收到他完成任务的平安短信
女儿一天天长大了,韩晓航也问过武勇明什么时候能转业,或是不再当飞行员,过上正常的生活。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武勇明便不再说话,讨论也就戛然而止。
“我知道他喜欢飞行,他离不开飞机。”韩晓航说,当年和武勇明一批的战友有不少都转到了其他岗位,但他一直保持着经常飞行的状态。
“老婆,我进场了。”3月31日上午9点53分,武勇明给妻子发来这条短信,这也是他们多年来的约定——每次执行任务前,武勇明都会跟妻子说一声,完成任务后再向妻子报个平安。
“老公你在吗?”当晚9点37分,一直等到晚上的韩晓航仍没有收到丈夫的信息。她担心地给丈夫打电话,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她跟丈夫战友的亲属联系,也没有任何消息。
那天夜里,她一直重复地拨着丈夫的手机号。她多么希望听见电话那头传来丈夫的声音,可直到手机没电,电话也没打通。次日凌晨5点多,她最后一次给丈夫发了一条短信:“老公你在不在啊!”
当时,她还不知道,这条短信再也不会有人回复,这一别,将是永远。
4月1日,在芜湖的韩晓航和在洛阳的武勇明的家人,都被接到了山东济宁——这个武勇明工作和牺牲的地方。当晚,韩晓航才最后确定了丈夫牺牲的消息,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她只记得是女儿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饭,而她脑中已是一片空白。
4、女儿说,长大以后也要当飞行员
4日,清明节,武勇明生前的领导和战友们为他开了追悼会,有些远在北京和西安的战友也闻讯赶了过来。
韩晓航说,在追悼会上,她和女儿没有哭出声,都克制着情绪默默地流泪。当她看到女儿走出会场的背影,小小的身体一抽一抽的,她明白丈夫的离世,对这个家庭是多么大的打击。
“我是飞行员的妻子,我理解我的丈夫,包括我们的孩子。”韩晓航说,她的家人曾经在飞机修理厂工作,她从小就知道这是个高危行业。
在处理丈夫后事时,她才知道丈夫出事的地点距离附近村庄很近,而且丈夫和另外一名飞行员喻亮放弃了第一时间弹射,不仅为了保护地面的群众和财产安全,很有可能还想把飞机救下来……
追悼会上放着武勇明生前最爱的那首《鸿雁》,“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离家17年的武勇明,长眠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在送武勇明最后一程的时候,豆豆突然对韩晓航说,她长大以后也要当飞行员。
抱着女儿,韩晓航哭了。(记者 李砺瑾/文 张晓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