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研制新型空地导弹训练弹 打破外国封锁

2012年12月27日 12:14  科技日报 
完成训练弹研制后,黄教授专程来到一线部队,与飞行员交流训练弹训练情况。 完成训练弹研制后,黄教授专程来到一线部队,与飞行员交流训练弹训练情况。

  服务部队是科研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也是职责所在。黄长强团队聚焦部队谋打赢,以深邃的目光紧盯着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每一个环节,他们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部队“把脉问诊”,对部队装备需求了如指掌,从而找到了一个个创新的支点,把科研和服务部队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次,他们在部队调研中得知,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武装直升机由于武器系统设计存在缺陷,射击精度达不到战术技术指标,陆航部队战斗力生成因此受到影响。

  面对部队急需,受领任务的他们责任与压力同在。科研成果直接服务部队战斗力,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但理论成果能否应用于实际,必须到实践中去检验。他们扎进实验室和部队一线,靠着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上积累的深厚理论功底,通过半年的缜密推理、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路,解决了武器系统存在的问题。这一成果,大大提高了直升机的射击精度。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时代课题,为部队提供技术支撑是使命所系。这个团队把战斗力当成一面镜子,勇担使命、矢志攻关,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

  为充分发挥团队特长,他们走出去、请进来,整合优势资源借力打力,自主探索提出“强强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科研模式,让他们接二连三攻克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瓶颈”。

  某新型战机是我空军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战略转变的重要装备,随机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制导武器。新型战机实弹价格昂贵,挂载实弹训练,不仅安全压力大,而且实弹的挂飞寿命十分有限,如果按大纲要求训练,每年都要消耗大量训练经费,很难满足部队紧迫的训练需求。

  引进导弹攻击训练弹困难重重,不光价格昂贵,而且外方拒绝向我国出口技术含量高的导弹训练弹,对于所涉及的导弹武器关键技术更是严密封锁。“弹”的问题成为制约空军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一个重大“瓶颈”,研制国产制导武器训练装备,满足部队作战训练急需,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采取传统的军队科研模式,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重大科研项目几乎不可能!

  一切从战斗力出发。他们与数个参加研制的国内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合力攻关,在短短的8个月内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出国产空地导弹训练弹。这一突破,使部队的战备训练再也不用为“弹”担心了。

  这一重大成果的取得,有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也有科研单位的奋力攻关,但是黄长强团队转变科研模式,调整思路、凝聚力量、优化流程,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数年来,黄长强团队牢记“在科技进步中发挥引领作用、在主战装备的应用挖潜中发挥中坚作用”的要求,南征北战,奋发作为,为部队战斗力、保障力的提升奉献着心血和智慧,被部队官兵亲切地称为武器系统的“应急分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