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军多款自主研制尖端武器赶超世界水平

2012年11月02日 07:56  解放军报  
我军在陆海空天电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我军在陆海空天电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句话,十八大代表、总装某基地三级军士长马金永记在理论学习本上已有10个年头。

  10年后的这个金秋,重温这句话,马金永感怀万千——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从歼十出击到航母问世……看到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他对这句话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自主创新快速突破 北斗神舟见证辉煌

  “国字号工程”彰显跨越发展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火箭托举下呼啸升空。

  这一刻,仰望火箭划过天宇的壮美轨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站长李本琪,笑脸格外灿烂。

  “8年成功发射16颗‘北斗星’,每次发射我都在现场。”李本琪自豪地说,“在空间资源的角逐中,‘北斗’起步虽比GPS晚了20年,却以强劲的势头迎头追赶。”

  这份自豪充满自信——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兹”、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曾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服务北京奥运会等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份自豪充满憧憬——

  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一飞冲天,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开启了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越来越近,全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飞天梦,复兴梦;飞天路,自强路。

  1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高歌猛进,“神舟”“嫦娥”“天宫”等一个个“国字号工程”在茫茫太空书写出壮丽诗篇,使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进驻浩瀚太空,千年飞天梦圆,“神舟”提振民族自信——

  从2003年神舟五号开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之旅,相继进行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用10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经历的路程。

  离开地球摇篮,走向深空探测,“嫦娥”刷新中国高度——

  2010年10月1日,探月工程二期任务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升空。目前,超期服役的嫦娥二号正飞向距离地球大约1000万公里的太阳系空间继续开展深空探测。外电这样评价:这是一个崇尚独立自主的民族,用智慧和无畏叩问天宇的新高度!

  两项航天工程,一个深刻昭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国家和军队未来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0年11月17日,“天河一号”以峰值速度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的优越性能,跃居世界超级计算机榜首,古老的“算盘王国”一举进入世界超级计算机先进国家行列。

  国防科研人员攀登上光学超精密加工的“珠峰”,把中国的超精密加工从手工作业直接带入“纳米精度时代”;打破了西方无人车理论时速上限为70公里的论断,研制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无人车,在高速公路上最高时速达170公里……

  梦想有多远,就能飞多远;创造力有多强,赶超的步伐就有多快。

  10年来,一系列“国字号工程”自主创新成果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国产装备升级换代 金戈铁马气势如虹

  “中国创造”加速转型发展

  2012年国庆前夕,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原则,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和生产,海军“辽宁舰”主要系统装备都是我国自主建造和改装的。

  金戈劲舞,铁马疾驰。过去10年,是中国兵器贴上“中国创造”标签的10年,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又好又快的“金色年轮”。据总装有关部门介绍,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大批高新技术装备快速进入我军序列,我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武器装备比10年前增加了15倍。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如是评价:过去10年,我军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装备建设的战略支点,大力推动武器装备建设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之路。

  10年来,按照“探索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装备一代”的模式,我军优先发展适应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加快研发“杀手锏”武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装备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披露:我陆军形成以直升机、装甲突击车辆、防空和压制武器为骨干的陆上作战装备体系;海军形成以新型潜艇、水面舰艇和对海攻击飞机为骨干的海上作战装备体系;空军形成以新型作战飞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骨干的制空作战装备体系;第二炮兵形成以中远程地地导弹为骨干的地地作战装备体系,指挥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导弹突防能力、生存防护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实现全面跃升……

  10年发展,“中国创造”铸就金戈铁马。环顾三军演兵场,新装备已成为我军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2012年春,黄海海域,国产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成为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的“明星”。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评价说:“中华神盾”的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海军由近海转向远海的一个转折点。

  ——2012年夏,塞外草原,铁流滚滚。北京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实装对抗演练,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国产新型99式坦克跨沟壑、绕丘陵如履平地,稳跟踪、抗颠簸精确打击,火力强劲。

  ——2012年秋,西北高原,第二炮兵某旅隐蔽发射,导弹划破长空,准确命中数千公里外的靶标……

  军民融合水涨船高 富国强军比翼齐飞

  “中国探索”推进科学发展

  发生在2012年仲夏的一则新闻,令人难忘——

  导弹也能民用?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然而,一款将导弹技术应用于城市高层楼宇灭火的新产品,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它运用制导技术,可精确把多种灭火剂准确“投入”几百米空中的一个小窗户,快速扑灭高层、超高层楼宇火灾,非常适合城市环境使用。

  东方风来气象万千,军民融合潮涌神州。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犁”与“剑”这个古老的命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极富远见的战略决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这是时代的动员令,一首军民协奏的雄浑乐曲由此奏响神州大地——

  融合,搭建顶层架构。2011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首次单独辟出一个章节,为军民融合式发展勾勒蓝图。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主题进行全面统筹。军民融合,从此有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融合,实现体系突破。2012年7月,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联合发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工领域。截至目前,我军已有70余个陆军装备重点研制和采购项目实现了竞争择优,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呈现“燎原之势”,日益成为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融合,持续走向深入。当人们在浏览“十二五”规划16项重大科技专项时,可以发现,在这些描绘中国未来的蓝图里,蕴藏着军民融合的畅想。新的队伍、新的规划、新的蓝图,正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强劲增长点。

  如果将视线转向全军部队,你会发现,不仅是装备研制领域,装备技术保障、装备动员领域的军民融合也在不断深化,国民经济中巨大的装备资源潜力被有效激活——

  2011年八一建军节,总参总后总装与北京市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以中关村为平台,携手推进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2012年10月,海军与中国工程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决策咨询、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合作……

  军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密度之频,层级之高,内容之广,前所未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