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称中印边境冲突致印度赢得“语言危机”

2012年11月01日 17:45  环球时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娜】 今年是中印边境冲突50周年。据《印度时报》11月1日报道,印专家与历史学家称,印度虽然1962年在所谓“阿鲁纳恰尔邦”(我藏南地区)的边境冲突中失败,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尽管印度战败,以印地语为代表的印度“爱国主义”赢得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语言危机战争的胜利”。

  报道援引所谓“阿鲁纳恰尔邦”旅游运营商协会顾问旺格(Tsering Wange)的话称,他认为该场战争事实上对该地区的部落带来了“福音”。报道称,当地有26个主要部落和超过100个分部落,在1962年之前,他们基本上不理解对方的语言,但随着印度军队的进驻,当地人不得不学习印地语与印士兵及边境道路任务部队成员交流。

  报道还称,因为印军没有护工,当地部落村民帮助他们搬运食物和军火,当地村民很快就学会了印地语。现在,印地语已成为几个部落的交际语言,该地已经成为印中心地带外“第一个在集会中使用印地语”的地区。

  报道还说,该场战争改变了印度的历史,并最终产生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使到现在,印度整个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的民众的“爱国主义”仍然高涨。报道援引印一名叫“D K Thongdok”的前部长的话说,战争使得该地区部落团结起来,战争中的“遭遇”也使民众产生了对中国的厌恶感,印度“爱国主义”在部落间高涨,将他们团结起来。印民众认为印军勇敢作战,但最终失败。

  他还说,该地区现在是中印间的缓冲带,住在喜马拉雅山上的部落几乎不了解对方的语言和口音,他们只与阿萨姆人交流。文章最后称,因此,印度在战后赢得了这些部落地区的“民心”,并逐步灌输了印度“爱国主义”的精神,语言成为将各个部落捆绑起来的力量。

  印度当局于1987年2月宣布成立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一再不顾历史事实,称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中国方面曾多次严正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