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19日,多家俄罗斯媒体报道“俄中签署苏-35战机采购大单”的消息后,苏-35再次成为国内媒体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尽管关于中国希望购买苏-35的传闻由来已久,俄罗斯媒体近年也多次放出类似“俄中即将签苏-35合同”的风声,但这一次从报道的内容来看,苏-35是真的要来中国了。
而对于国内的部分观点来说,反对购买苏-35的最大理由就是交货期的问题,这种观点认为,俄罗斯军方目前也正在陆续装备苏-35,其生产线肯定是优先满足俄罗斯军方的需求,而对于中国的订单需求短期内恐怕无法满足,该观点还认为,如果苏-35的交货期一旦晚于2017年,那时中国国产的隐形战斗机歼-20已经开始服役,苏-35就成了“买来就落后”的战斗机。
不过,据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11月20日的报道称,据来自中俄军事技术合作项目的内部消息称,2016年首批苏-35战斗机即可交付给中国。
有军事专家就此称,从苏-35交付中国的时间来看,未来国产隐形战斗机歼-20和歼-31的发展都将获得相对宽松的进度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对以上两款国产隐形战斗机制定更合理的功能需求,简单来说,就是苏-35会比大家期望较高的歼-20更早形成战斗力,在此期间, 苏-35可以验证一些四代机所具有的一些战术技能,这就能够为歼-20确定技战术指标提供更好的依据。另外,引进苏-35的引进还可以使得中国的航空工业部门不必再在“三代半”战斗机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费用,而是将非常紧张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发展潜力更大的四代机上,所以苏-35的引进并不会影响国产战斗机的研发工作,而恰恰能够提供非常有益的补充。
对于引进苏-35是为了照顾国内某飞机设计单位,让该单位有对象可以“参考”甚至“抄袭”的说法,有军事观察员称,这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其实非常可笑,这也说明很多人对国内战斗机研制体制的不了解,对采购国外武器装备不了解。不管是当年采购苏-27还是现在采购苏-35都是基于国家战略层面做出的决策,绝不会因为照顾某个设计单位的饭碗而花数十亿美元去引进一款飞机,一般来说,引进重大军事装备是因为有实际需求并且能够带动国内相关工作甚至产业的进展,所以说引进苏-35只是为了让某设计单位有新的飞机可以“参考”甚至“抄袭”纯属无稽之谈。该观察员还称,一款战斗机的国产化并不是简单“抄袭”就能成功,其材料、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等重要部件都要来源于国内,这些工作的生产和测试并不像很多媒体和网友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快就能实现。
此外,据美国之音11月17日报道,俄罗斯最大的俄罗斯石油企业《罗斯石油公司》,第三季度收到了中国支付的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预付款约972.6亿人民币,这对于正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急需资金的俄罗斯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因此苏-35的出口对俄罗斯而言,也是划算的交易。首先,这改善了苏-35计划的盈利能力,也确保了在阿穆尔共青城的企业有长久的工作。与此同时,发生在2014年底的卢布贬值也使出口更加有利可图;其次,像中国这么大和有影响力的国家购买飞机,也有利于俄罗斯战斗机在其他市场的推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