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习近平主席将访问英国,这是近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而在习总访英之前,奥斯本先行来到中国,带着浓浓的“英伦范儿”,为习总访英铺路。虽然最终成果颇丰,奥斯本此行在国内却没有获得美誉,还被扣上了“奥斯本主义”的帽子。
“叛国者”奥斯本?
乔治·奥斯本到访中国的行程几乎与习近平主席访美同步。在中国,奥斯本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共同主持了第七次中英财金对话,并达成53项成果。他到访北京、上海、乌鲁木齐和成都四市,双方同意推进核能、高铁等大项目合作,并就深化两国金融合作、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达成重要共识。然而,更加吸引媒体关注的是,在五天的行程中,奥斯本不断热情又高调地“示爱”中国,力挺中国经济。
比如,9月22日,奥斯本在中国上海证交所发表演讲时,共七次提到中英要“在一起”。这位比林志颖还大三岁,却同样容颜不老的70后明确提出“英国希望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佳伙伴”,在行程中多次呼吁中英要“再创一个黄金十年”。
本来英国“任性”地成为亚投行创始会员国就已经让美国大哥很不爽,这一番对中国的“甜蜜耳语”更是激怒了美国。加上英国首相卡梅伦自2012年以来一直拒绝会晤达赖喇嘛,以及他对香港“民主抗议者”的低调支持也激怒了一些本国人权组织。
其实,奥斯本全权主持对华经贸工作后,西方媒体心里一直都“酸”得很,没少数落奥斯本的“不合适”言行。归结起来,无非是“人权问题”和“面子问题”。而“意识形态差异”这种冷战时期的“古董级”问题也被搬出了台面。
BBC经济事务编辑罗伯特佩斯顿批评奥斯本重经济而忽略人权,指出奥斯本行至乌鲁木齐是对“对人权活动人士的嘲笑”,但奥斯本此行却一心只要为英国企业寻求在“一带一路”基建开发上的商业机会。
其他媒体使用“下跪磕头”来形容奥斯本的“亲华”态度,并担心英美之间的互信会因此再次大大受挫。
“爱国者”乔治
那么,难道这个典型的英国盎格鲁萨克逊精英贵族真的在“叛国”吗?这位英国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财政大臣(2010年上任时奥斯本仅仅39岁),这位竞争下届英国首相宝座的有力人选真的会“胳膊肘往外拐”吗?
当然不会。
英国外交素以务实著称,在判断中国崛起对英国是历史机遇而非威胁的基础上,英国人是在用外交上的灵活换取经济上的实惠,巩固自己的大国地位。正如英国著名智库查塔姆研究所的Kerry Brown所说,今年春天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会员国,标志着英国在对华政策上更具战略上的清晰度(strategic clarity),显示出了“领导力”(leadership),更凸显了英国外交“实用主义”的风格。而主张顶住美国压力,投入亚投行怀抱的“幕后人”就是奥斯本。除了这步妙棋,奥斯本此次到访每一个中国城市可以说都是精心设计,步步好棋。我们一一来看。
在北京,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是重头戏。和历次财金对话一样,本次对话双方开诚布公,硕果累累。双方同意推进核能、高铁等大项目合作,并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这标志双方互信上升到更高层次。双方就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对接“一带一路”和英国“北方经济增长区”计划、深化两国金融合作、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达成重要共识。此外,中英双方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即近期被热议的“沪伦通”。
除了实质性共识的达成,这次对话也勾画了奥斯本整个访华行程的基本框架。先来京城,在纸面上达到政策上的对接;再到地方,具体地去探讨每个项目如何实施。
此外,笔者认为,奥斯本对北京科技寺的访问是别有深意。在当今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时代主旋律。人才的跨界流动,自由人头脑的自由联合,带动了跨界知识的“化学反应”,中国各产业的面貌被一再革新。而一个国家能否具备学习精神、挑战精神和创新精神直接关乎它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国运。奥斯本用“很酷”来形容当今中国人的这种精神面貌,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道路的认可和赞赏。同样的话语,从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嘴里说出来,那意义完全不同。当然,人家也时刻不忘做生意,奥斯本强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作用,指出中英两国在诸如科技创新、电子商务、教育等领域的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希望英国能够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佳伙伴。
在上海,奥斯本在上海证交所发表演讲,呼吁英中携手打造“黄金十年”,称英国必须要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贸易伙伴”。这在中国金融工作“一线”的演讲显示出了他满满的诚意和务实精神。
伦敦市世界老牌金融中心,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弥补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短板。中国目前是制造业大国,伦敦是世界货币交易中心,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让中国在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中获得更强的话语权。而正在酝酿中的“沪伦通”,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此外,在北京讨论过的,拓展人民币与英镑优惠汇兑机制,中方扩大英国RQFII额度,以及支持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等议题也都更加落到实处。
9月22日,刚在上海演讲完的奥斯本就马不停蹄地去了一个“敏感”地区,中国新疆。这里是西方“人权斗士”极爱的“素材库”。奥斯本成为首任访问乌鲁木齐的在任英国部长。而笔者认为,这种外交上的“逆风飞翔”集中体现了奥斯本高超的外交技巧,更体现了英国这个老牌强国的“老道”。
他这趟是来寻找将英国的资金和技术与中国的“一带一路经济”对接的可能。这其实是在表态,英国愿意同中国在任何领域、任何地区开展合作,英国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并愿意为此做出贡献。而对于大赦国际对他在人权问题上的声讨和“要求”,全部做了“低调处理”,或干脆直接不回应。
当然,在国际关系中,诚意的给予是以收获诚意为目的的。奥斯本访疆也是为了他自己在国内政坛雄心的实现。他想拿这份诚意告诉中国的“土豪投资者”:不要总是只盯着伦敦啊,我们家英格兰北部的“北方经济引擎”项目(northern powerhouse)也需要强劲资本的投入。
“北方经济引擎”这个颇似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是奥斯本一手主持的项目。早在两年前他第一次来中英财金对话时就签下“8亿英镑的曼彻斯特空城计划”大单。他这招既解冻了因2012年卡梅伦见达赖而“冰冻”的中英关系,又为双方深入经贸合作做了铺垫。
9月24日,奥斯本出席了在成都举行的北方经济增长区商业大会,并启动《英国北部振兴计划投资提议书》,这将列出包括价值200亿英镑的投资机会。而志奋领奖学金项目将特别支持“北方经济引擎”区域内的重要大学吸引中国学生。杜伦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约克大学(“北方大学联盟”)都已表示出浓厚兴趣。
该计划是奥斯本在2014年秋季声明(Autumn Statement)中宣布的。该声明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未来数年中,英格兰北部将被建设成经济繁盛的地区,而曼彻斯特将是其中的核心城市。当时的秋季声明还宣布了高速铁路线第二期(High Speed 2)将经过曼彻斯特。高速铁路是英国一条计划中的高速铁路路线,建成后将联通海底隧道、伦敦、伯明翰,第二期建成后将以丫字型连接曼彻斯特、利兹等地,其后有可能再延长至苏格兰。设计时速达400公里,预计2026年完成首段伦敦至伯明翰段,2033年全线完工。这对英国北部经济复兴和解决全国就业问题的意义不言而喻。
而英国在高铁建设上对中国资本和技术持完全开放且十分欢迎的态度。奥斯本在新疆坐了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的高铁,在成都更是进入中车最新一代高铁的控制室,对中国高铁技术赞不绝口。对于中国来说,能得到英国这个“刁钻”客户的肯定,能把自己的产品通过英国的橱窗向世界展示,这对提高中国企业信誉,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创新走出去更是意义非凡。同样的商业逻辑,在中英核电领域合作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笔者去过几个英格兰北部的主要城市,它们无一不透出浓浓的工业气息。拿曼城来说,城市中红砖钢铁等典型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元素随处可见,城市的细节也绝不像伦敦那样布置精巧。市内高耸入云的希尔顿酒店大厦方头方脑,与伦敦金融城的“小黄瓜”(或“子弹楼”)也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就连世界闻名的足球队的顽强和粗犷球风也沿袭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行走在曼城,有时会有置身一个大工厂的错觉,只不过这个工厂已经有日子没开工了。
对于英国来说,与华合作有助于弥合南北发展差距,心怀着重振大英帝国工业革命时期辉煌的政治雄心,面对着国内经济持续动力不足和就业压力,以奥斯本为代表的英国政治精英可以说对和中国的合作寄予了厚望。
这么一看,奥斯本非但没有叛国,而是用稳健而精明的外交策略实现了最大的“爱国”。西媒“端着架子”、“带着醋味”的指责完全不能够绑架英国政治精英。因为后者清楚地知道,维系大英帝国国运的国家气质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开诚务实的商业精神。
英国议会下院外交事务特别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平布伦特(Crispin Blunt)表示,奥斯本较好地把握了平衡:“我不太确定我们有什么选择。中国的相对重要性将变得越来越强,无论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如此,我希望中国能够负责地运用这种力量。所以,保持接触才是英国政府应遵循的唯一明智的策略。”而前保守党外交大臣马尔科姆·里夫金德爵士(Sir Malcolm Rifkind)表示,仅与其他民主国家保持经济关系“在政治上是愚蠢的”。里夫金德爵士认为,经济关系可以是更广泛进程的一部分,这一进程可通向政治关系和“共享的价值观”。
奥斯本用核电和高铁项目,以实际行动证明“西方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在对待中国投资上比英国更加开放。”2014年英国吸引到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18亿美元,居欧洲翘楚,超过法国和德国获得的中国投资总和。根据英国外交部提供的数据,最近5年,中国对英投资是以年均85%的速度增长,截至今年6月,中国对英实际投资总额121亿美元。
现如今,在英格兰北部约克的著名餐馆贝蒂茶室里,吃惯了辣口的武汉妹子,也能细细品味传统英式餐点的精致。而在老特拉福德球场,来自中国的“红魔”曼联球迷大声呼喊给主队加油,因为他们和英国球迷有着同样的狂热。精明务实的“英伦范儿”,遇上大气友好的“中国风”,长城和大本钟的情缘正等待着两国的人民和一代代政治经济精英去书写。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