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曝光的画面显示,25日刚完成首飞的长征-11运载火箭,使用了类似“东风-31”的运输、起竖、发射车,同时还使用了筒装储运发射的形式。那么,这种发射方式对长征-11的快速响应有什么帮助吗?采用这种发射方式的长征-11比之前的“开拓”系列、“快舟”、长征-6运载火箭以及国外的快速响应运载火箭有什么优势?
网络上的图片显示,长征-11运载火箭从一部白色的发射筒内发射,而发射筒则安装在一部多轴运输、起竖、发射车上,整个发射方式很像“东风-31”。据分析,采用这种发射车为长征-11的快速响应带来诸多便利,可大大节省在技术阵地检测、发射阵位发射的中间吊装环节,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减少开发难度。另外,采用发射筒也有利于火箭、卫星的存储。因为发射筒内的环境控制较容易实现,可以实现筒内温度、洁净度的控制,防止导弹元器件氧化和过度老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只需对火箭进行简单检测就能发射。另外,由于采用筒式发射,该火箭很可能采用冷发射方式。也就是说先由发射筒内的燃气发生器和活塞系统将火箭弹射出筒,火箭在一定高度再启动发动机飞行。这种发射方式简化了火箭本身的设计,又能防止采用热发射时火箭发动机对发射筒和箭体的烧蚀。
据专家分析,目前官方公布的长征-11可在24小时内发射,应该包括对火箭、卫星检测、对接等过程。理论上讲,目前长征-11这种采用发射筒的运输、起竖、发射车可以为整个星箭系统提供合适的储存环境,可以星箭合一的方式长期存储。用这种方式存储可以进一步大幅压缩发射周期。此外,这种方式理论上可以实现“随机发射”,即随机找到一片符合发射要求的场地就可以发射,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战时的生存性。
如果仔细观察,实际上前段时间发射的长征-6号液体火箭也采用了一部类似军用运输、起竖、发射车的转运车,该车甚至还涂有迷彩。而“快舟”火箭的发射系统也与之十分类似。以往运载火箭首先要在技术厂房进行水平测试,然后分段运输到发射台进行组装,星箭对接、加注并进行最终测试。而火箭的小型化,则可以将这几个环节合省略。火箭小型化、可靠性提高后,可以进行水平星箭对接、测试、然后运输到发射阵地进行起竖发射。这些技术实际上最早是用于弹道导弹发射,以缩短反应时间。
专家认为,要实现快速发射,最关键还是提高火箭整体可靠性以及缩短火箭准备过程。长征-11号运载火箭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虽然固体火箭发动机有着比冲相对较低,推力不易控制,也无法控制关机等缺点,但结构简单,燃料加注完毕后可长时间存放。而长征-6号运载火箭采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虽然比冲高,但需要在发射前进行燃料加注,加之整个火箭部件较多、较复杂,要进行更为复杂的检测,所以发射准备时间较长。不过长征-6号可以实现700公斤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这一点要大于长征-11号。
专家认为,相较于此前的“开拓-1”“开拓-2”以及“快舟”固体火箭,长征-11的最大优势在于运载能力更强。据分析,“开拓”系列以及“快舟”固体火箭是由“东风-21”弹道导弹研制而来,其最大直径只有1.4米,运载能力较低。而长征-11据称是在“东风-31”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发,弹体直径达到2米,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350公斤,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700公斤,而这两个轨道,则是目前光学、雷达侦察卫星以及电子侦察卫星使用最多的轨道。和美日的同类火箭相比,长征-11在发射响应时间、发射费用方面也有不少优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