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从圣迭戈湾启程,前往日本,接替2008年以来常驻日本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后者已于5月19日从日本启程回国。“里根”号航母是尼米兹级的第九舰,其先进程度仅次于“乔治·H·W·布什”号。与“华盛顿”号相比,“里根”号更年轻,且采用了很多改良和优化设计。
在中美因南沙岛礁产生摩擦的背景下,“里根”号在亚洲的部署不免引发了各种猜测和议论。不少观察家和媒体都认为美国此举耐人寻味,明显是为了向中国示威。
实际上,就此次部署本身而言,它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轮换,日本横须贺基地长期驻有美国航母,上一次轮换是在2008年9月,由“华盛顿”号接替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只是,美国航母此次轮换的时机较2008年确有较大不同,亚太安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美国的亚太政策,美国从2010年开始着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力度空前提升,特别是在军事上对中国的防范和牵制色彩变得十分浓厚。而日本、菲律宾等国策动的与中国的海洋摩擦,从2009年开始,也愈发变得激烈。面对中国海上崛起的强劲势头,他们对美国的期望也明显加大。在美国和部分周边国家看来,中国的海洋政策正变得越来越“强势”。
在这种背景下,将“里根”号的部署称之为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大举动倒也说得过去。当然,客观而论,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里根”号的作用。
没有人会质疑美国在军事上推进“亚太再平衡”的决心,可是由于相对实力下降、国防预算紧缩、装备成本攀升等原因,美国海军的舰队规模从冷战结束后至今一直在大幅缩水,从近600艘降至2014财年的275艘,未来会有反弹但萎缩的大趋势难以逆转,很可能无法满足美国海军期望中的300艘以上。鉴此,美国经常嚷嚷的要将全球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只能是虚多实少,事实上美国在亚太的海军舰艇已经占到了其全球海军的约57%左右,在总量瓶颈无法突破的前提下,今后在亚太的增量可能不到10艘。
为缓解数量下降带来的行动能力问题,美国海军正采取调整结构、增加载荷、灵活部署等措施,希望在质量和效率方面有大的飞跃。美国2015年版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还提出了加强前沿部署的思路,即将前沿部署的舰艇数量由目前的90多艘增加到约120艘。
如果美国亚太军事部署调整的目标就是为了针对中国,那么毫不客气地说,“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军事上已经是“烂尾楼”,后劲明显不足。近20年来,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迅速,虽在先进装备的规模和行动能力方面依然与美国有鸿沟,但差距已经大幅缩小,技术代际差异逐渐消失。考虑到美国是全球大国,负有全球责任,其军事力量全球攻防,而中国的防卫焦点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抵消、制衡中国海上崛起的任务将注定难以实现。
其实,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美国“亚太再平衡”最大的挑战并非其增加到亚太的军事力量,而是其强大的同盟体系;中国在与美国针锋相对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应对美国同盟体系给中国安全带来的困难和变数。
“里根”号很强大,堪称地球上最强大的作战平台之一,不过中国实力也今非昔比,美国在西太平洋多几艘船,或调配一些先进武器装备及平台,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若将“里根”号的部署解读为“吹响‘亚太再平衡’的新一轮号角”之类的内涵或意义,则不免过于夸大其词。(作者系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