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海军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了第九届海洋观教育日活动,海军辽宁舰舰长张峥、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副部队长戴明盟和海军陆战某旅护航特战队副队长李振华三名海军青年精英在清华作主题演讲。这也是张峥、戴明盟和李振华首次公开演讲,向清华大学学生分享了训练感受和细节。
做“航母Style”也有风险?
看似潇洒背后危险也不少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海军有了自己的航母,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海军辽宁舰舰长张峥昨日在演讲中指出,为了共同的梦想,第一代航母人会聚到一起,在他们当中,有博士硕士舰长、飞行员舰长,有留学归来的各领域各专业的人才,还有“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等等。无论是舰长、部门长,还是驾驶室里的传令兵;无论是驾机翱翔蓝天的飞行员,还是控制止动轮挡的战士,都是航母的主人。
“我们的舰员,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29个,有21个民族的代表,平均年龄23岁。”他说。
航母的主人,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张峥介绍,比如那个很有特点的“航母Style”,看似轻松潇洒的背后,其实危机四伏。舰载机起飞的瞬间,隐藏着许多令人心悸的风险:舰载机偏移跑道,巨大的尾喷,可能把离得最近的起飞助理吹到海里;一旦尾喷流扫到人体,鲜活的生命,瞬间可能被灼伤致死;动作失误,可能被发动机吸入进气道……在世界航母发展史上,这些都是曾经发生过的案例,靠什么规避?只有依靠科学的规程、严格的训练、冷静的头脑和娴熟的技能。
“英雄试飞员”三次遇险?
两次跳伞捡命一次保住飞机
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副部队长戴明盟在演讲中表示,“2014年8月,习主席亲自签发命令,授予我‘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我们这支部队的最大肯定和鼓舞。”
戴明盟说,在他进入飞行的大门后曾面临各种危险,甚至死亡。其中,大的危险就遇到过三次。
第一次是戴明盟刚上军校时,头一回进行跳伞训练,他的降落伞伞绳缠住了伞翼,嗖嗖地往下掉,快接近地面时备用伞才打开,落地时偏离了着陆点近两公里,“但好歹捡回了一条命”。
第二次是戴明盟刚分到飞行团时,他和战友驾驶歼-6战机进行飞行训练。飞机升空不久突然起火,随时可能爆炸,为避开地面重要设施,避免伤及群众,戴明盟和他的战友不能提前跳伞,操纵着不断下坠的飞机,冲向一片农田,最后在高度仅为500米时,才弹射离机。
而第三次是他和战友进行空战训练,遇上了右发动机突发故障的险情。戴明盟果断关闭右发动机,和战友一起,严格按照单一发动机着陆的操作规程,稳稳地把飞机停在了跑道上,保住了国家价值几个亿的财产。他形容,“这三次险情,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命悬一线!”
航母上起降啥感觉?
起飞甲板像迎面而来的巨墙
戴明盟形象地介绍了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所面对的风险。他说,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美国刚刚发展航母时,平均每两天摔一架飞机,牺牲了1000多名飞行员。因此,舰载机着舰起飞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航母上起降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戴明盟形容,舰载机着舰时不是减速而是加速,确保飞机在着舰阻拦失败时,有足够的动力逃离甲板,钩住阻拦索时,由于是高速着舰,颈椎、腰椎要承受巨大的冲击。由于惯性的作用,飞机被钩住的一瞬间,会感觉到血液涌向头部,眼睛大量充血,视野会变小,看任何东西都是红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视现象”。
他说,“14°仰角、滑跃起飞,大家通常看到的是一个漂亮的弧线,但对我们舰载机飞行员来说,每次在甲板上驾机起飞,由于滑跑距离短,需要尽快把飞机加到起飞的速度。由于加速太快,我们看到的起飞甲板,根本不是14°的斜面,而是一扇迎面扑过来的钢铁巨墙。”
戴明盟回忆,“2012年11月23日,是歼-15飞机首次着舰的日子,组织上确定由我执行这次任务。飞机稳稳地停在航母甲板上。从飞机上下来,现场指挥员冲过来一把抱住我,用力拍打着我,那个激动啊,哭得话都说不出来。随后,我又回到驾驶舱,滑跃起飞、冲上云霄,首次实现了中国舰载机在航母上的成功起降。”有评论说:“一道完美的弧线,划出了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海军党委褒奖他们,“实现了我国固定翼飞机由‘岸基’向‘舰基’的突破”。
“猛虎连”如何训练?
逼到绝境 进“毒气室”
海军陆战某旅护航特战队副队长李振华向清华学子介绍了自己在“猛虎连”的训练状态。
2011年,李振华被任命为某陆战连连长,这个连被誉为“海军陆战猛虎连”。如果说海军陆战队是一把尖刀,那么,这个连队就是尖刀上的刀尖。
李振华介绍,在“猛虎连”他们每天的训练课程:早晨5点半起床,跑10公里。早餐后,领取装备进行3次渡海登岛障碍训练,然后是2次800米的综合演练,吃完午饭后领取装备,1500米一圈“冲圈跑”,然后是60发实弹射击。夜间体能训练,俯卧撑、深蹲、蛙跳交替进行,每个项目不少于200次。
为了让训练和实战对接,李振华带领连队每天进行一次障碍训练和匍匐通过铁丝网,“训练结束我们都成了浑身是土的‘泥人’。”李振华说,“在一些习以为常的训练中,我打破常规,从模拟最恶劣的战场环境入手,对训练进行了调整:武装越野,在荷枪实弹的情况下还加挂沙袋;防化训练,把战士直接带进密闭的模拟‘毒气室’;野外训练,无论水源有多脏,我都和战士们一道,喝自己简易处理的水;潜伏求生,把队员逼到绝境,在‘敌’兵的围歼搜寻下,不给食物和水,潜伏数天。”
护航过程真遭遇海盗?
荷枪实弹手语下指令
2012年,李振华率领护航特战队随海军第12批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护航特战在海军特种作战中,是比蛙人两栖特种作战风险更高、难度更大的作战任务。因为除了要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外,还需要保护商船和人员的安全。
李振华介绍,2012年8月28日下午,一阵急促的警铃声突然响起,指挥员下达命令:“一级反海盗部署!”他和队友荷枪实弹,3分钟之内迅速就位,乘坐直升机紧急出击、抵近侦察,发现距离2海里处14艘快艇高速向海军护航商船接近。
李振华用手语下达指令,“做好战斗准备!”手中的武器全部瞄向海盗小艇。“也许是海盗被我们的阵势所震慑,不敢继续向前,更不敢轻举妄动,对峙数分钟后,我们果断使用震爆弹警告性射击,海盗吓得调转船头仓皇逃窜。”
“护航期间,这种生死场面我们遇到过几十次,有6次是和海盗近距离对峙,相距不足百米,穷凶极恶的海盗随时都有可能开枪,”李振华说,“而我们特战队员,没有一个临阵退却,始终是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
相关
海军仪仗队走进清华大学
昨天举行的海军“海洋观教育日”活动由海军与清华大学共同举办,以“军民融合”为主题。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活动。
这一活动是海军与清华大学于2007年联合创建的具有海军特色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海军官兵和清华大学师生代表1000余人在清华大学主广场参加了启动仪式。在《义勇军进行曲》、《人民海军向前进》和清华大学校歌乐曲声中,海军仪仗队官兵依次升起了国旗、海军旗,清华大学学生升起了校旗。
启动仪式结束后,中国海军相关部门和单位与清华大学就开展教育训练、高新科技人才培养、后勤及装备技术研究等领域军民融合项目合作举行了签字仪式,并为“海军高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