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昌航空工业城(以下简称“航空城”)崭新的数控机加厂房,目光很难跳过矗立其中的高速五坐标蒙皮精确铣床。这个“巨型”机器运转时发出有规律的“吱吱”铣切声,旁人听着或觉突兀,但对洪都镜像铣团队来说,却是再美妙不过的“乐章”。因为,规律的“吱吱”声背后,是他们共同奋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蒙皮镜像铣和“梦之队”
徐明被誉为我国“蒙皮镜像铣第一人”,他带的兵自然也不赖。11人的镜像铣攻关团队有9名“85后”,“别看他们年纪不大,本领却不小。”组长徐明对自己的团队信心满满。
徐明是洪都公司培养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数控操作和工艺技术专家,致力于高端数控技术研究,先后攻坚完成复杂壁板、成组加工、仿真控制、数控主轴利用率提升等技术难题。攻关队员们称他为“定海神针”。
在C919前机身、中后机身研制中,攻关队承接了各类蒙皮的铣切工作,包括机加领域罕见的铝锂合金厚蒙皮和尺寸超规格的厚蒙皮。攻关任务下来的时候,徐明没有任何推脱,除了一点——攻关队成员他得亲手挑选。来自工艺、维修、操作的拔尖人才组成了徐明的“梦之队”。
其实攻关队还有第12个成员——我国引进的第一台蒙皮镜像铣设备。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这台机器承载了太多:C919大飞机的前机身、中后机身大部段等着蒙皮装配,“猎鹰”高教机的装配升级也指着它。第一次看见这个高大上的“稀有物种”,攻关队员们其实忧大于喜。突然之间就要和它日夜相伴,他们需要缓冲,不光是物理距离,更包含心理距离。可是,距离拉近之后,并不是拨云见日,而是漫长的攻关之路。
“伙计,好样的!”
2013年10月,攻关队正式进驻航空城,“那大概是我度过的最寒冷的冬天。”许家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依旧能感觉到几分凉意。那时,正在建设中的航空城水电还未完全开通,空气中有着飞扬的尘土和弥漫的油漆味。攻关队员们顾不上环境的艰苦,就投入到了设备的验收与调试中。
蒙皮精确铣的编程是以CATIA V5R19为平台进行的,其编程方法为划线编程法,“我们得在四五米长、两三米宽的蒙皮面上做辅助线,最后将辅助线转化为不重复的、等距的刀具轨迹。几百条轨迹划下来,手都抽筋了。”黄晶回想道。她是攻关队里唯一的女生,也是大家的“开心果”。
“开心果”也有犯愁的时候。因设备调试及蒙皮原材料问题,致使最初加工的6张6毫米厚的铝锂合金蒙皮连续报废。“听到第6张蒙皮报废时机器发出的哐当声,大家的情绪近乎崩溃。”
压力大的同时,大家心里都攒着一股劲儿——是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更改材料、优化程序、找成型规律、自行设计保形工装,他们对每一个可能出错的环节进行排错。第7张蒙皮试制成功时,压在攻关队胸口的巨石终于放下了。徐明轻轻拍了拍机床,在心里念叨:“伙计,好样的!”
啃硬骨头带来的成长
作为国内首台蒙皮镜像铣设备,其工艺编程技术在国内找不到可借鉴的经验。攻关队员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这其中,李响可是一把好手。“他特别能担当,不管什么活儿,到他手里都很让人放心。”队长徐明肯定道。
因超规蒙皮结构复杂,零件装夹后蒙皮实际外形与理论外形有差别,零件加工按理论外形的数控程序已无法加工,李响和队友们从逆向成型技术入手,编写了蒙皮型面探点后置处理程序。通过探点后,利用CATIA逆向生成蒙皮实际外形,最终解决了厚蒙皮零件实际外形与理论数模外形不符的问题。
李响和队友还沉下心研究蒙皮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包括蒙皮铣面、铣下陷、钻孔、切边等。在研究加工过程中,他们逐步完成了蒙皮加工工艺方案和切削参数表,编制了高速五坐标蒙皮精确铣编程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形成了VERICUT仿真模板文件。
一项项困难的攻克,换来了型号的顺利试制,也换来了大家的快速成长。“虽然说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但我这支攻关队却是少了谁都不行。”一个都不能少,是朴实的徐明对队员们的最大赞誉。 (来源:中国航空报 张送萍)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