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机高度30米,全速突防!”随着一声令下,“蓝军”某型靶机超低空高速突进,“红军”雷达荧幕上的目标顿时波动起来……日前,防空兵学院研制的高速靶机在“火力-2014”防空兵部队跨区基地化多场演练中尽展风采。
近3年来,防空兵学院67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大批系统、装备在重大演练中闪亮登场,数十种千余套装备器具被部队推广应用。防空兵实兵战术演练系统等一系列部队喜欢、战场实用的科研硕果频出,正源于该院科研工作紧贴部队、聚焦实战的孕育催生。
科研立项问需战场
每年,防空兵学院不仅外请专家高工到学院座谈交流,还组织学院专家教员前往部队一线展开广泛调研,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掌握部队实际需求。“只有走进演训场,了解部队所急所需,科研项目才能真受欢迎。”院长赵天翔介绍说,很多科研项目就源于这样的问需调研。
在“火力-2014”防空兵部队系列演练中笔者看到,“蓝军”高速靶机屡屡超低空突防,这让习惯了大反射面、低速老式靶机的“红军”防不胜防。演练场边,防空兵学院无人机专家胡延霖教授介绍说,老式靶机容易被探测雷达轻松捕捉锁定,锤炼考验部队的作用十分有限,于是他便瞄准高速靶机这一方向,率领团队潜心钻研,历时3年研发出了这种航速接近音速的高速靶机,为部队演练打造了过硬的“磨刀石”。现在,邀请学院提供该型靶机参加演习的邀请函纷至沓来,这一成果还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样的成果激励人心。在问需战场的思想指引下,一大批部队欢迎、战场需要的科研项目得到大力支持,而一些看似“高大上”但与战场需求不符的课题均被亮了红灯。
科研攻关紧扣实战
一次实兵演习中,防空导弹正待出鞘,雷达却在强电磁干扰下出现短时“黑窗”,“敌机”目标顿时丢失。这一瞬间在导弹专家组组长万明杰教授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决心攻克复杂电磁环境下导弹经常性致盲的难题。
面对科研数据资料的匮乏,在学院多方联系下,万明杰带领团队转战数个演训场。记数据、搞演算、建模型,在他们呕心沥血的探索钻研下,《复杂电磁环境下防空兵地空导弹作战》等一批专著先后问世,系统解决了诸多理论难题,填补了国内多项研究空白。随后,他们又接连研发出了地空导弹反干扰训练系统等多项重大实战应用成果,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科研攻关紧扣实战,科研成果才能立足战场。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多用途干扰无人机、地空导弹综合模拟训练系统等一批紧贴实战的科研成果相继走出了实验室,迅速成为演练场上的“香饽饽”。
科研成果部队评议
成果好不好,部队说了算。这个做法在该院硬化为刚性制度:成果评鉴、奖项评定参考部队意见、依据使用效果;项目成果接受部队检验评议,深入优化改进。
去年7月,“火力-2014·山丹”首场防空兵部队跨区基地化演练在河西走廊一带拉开战幕,防空兵学院的专家教授们带着千分制检验评估系统等一批最新科研成果赶赴西北戈壁,接受实战化演练的检验和部队官兵的评议反馈。这套经过数十名部队指挥员6次评审修改的防空兵部队千分制评估系统,在“火力-2014”系列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每场演练结束后,他们仍会向参演部队咨询意见建议,对评估系统不够客观、不够完善、不符合实战之处不断修改完善。
如今,科研的准星将战场的“靶子”瞄的越来越准,科研的成果更加受到部队的欢迎。陆军防空兵多源空情综合应用系统、民兵防空作战指挥系统、便携式地空导弹瞄准具改进等一系列紧贴部队使用需求的技术革新成果接连在部队落地生根,大显身手。(刘奇林 王 虎 高 伍)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