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名片】第二炮兵某旅四级军士长朱红军
【强军座右铭】要想战时打胜仗,就得平时有本事
一名基层士官竟然有间实验室!
新春时节,记者见到实验室的主人——第二炮兵某旅四级军士长朱红军时,这位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正埋头攻关“某型导弹可视化模拟训练系统”,迷彩服上油斑点点。2个多月来,朱红军一直扎在这间狭小的实验室里。
工作台上,凌乱地摆放着电子仪表、焊接器,以及一些从报废装备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这个系统研制出来后,导弹工作运行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用声、光、电的形式,透明直观地展现出来。”朱红军双目炯炯,浓黑的剑眉向上飞扬。“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想到系统研制成功后能大大缩短操作号手的培养周期,为强军兴军多作贡献,我就觉得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他补充说。
体重不足60公斤的朱红军,是一位连续4年入选“第二炮兵技术尖子人才一级库”的重量级“兵专家”,曾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要想战时打胜仗,就得平时有本事。”朱红军的本事有多大?站在一旁的营长孙建军给记者讲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次,某发射营导弹测试中出现不明故障。2名技术干部苦苦排查一个通宵,无果而终。正要报告上级部门时,朱红军闻讯赶来。简单检测后,他钻进狭窄弹体,双手伸进黑乎乎的犄角旮旯,将两根毫不起眼的“孪生电缆”轻轻复位,故障立即排除。前后不到10分钟!
两名干部心悦诚服地向“兵专家”请教。朱红军却递上一本比词典还厚的《故障库》,谦虚地说:“里面有个类似的案例,我运气好,恰巧读过。”
熟知内情的人告诉记者,所谓“运气”,背后其实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的艰辛汗水。
“入伍之初,我只有初中文化,却在高科技密集的导弹旅成为一名班长。因为先天基础薄弱,我深深明白,要想领跑,只有比别人先起跑。”说到这儿,朱红军把头转向窗外的大山,“导弹兵的神圣使命,一直激励着我!”
为了补短板,朱红军养成每晚看书一小时的习惯,先后啃下了微积分、电子电控等“硬骨头”;某型导弹80余张电子原理图,折叠起来可以当板凳,他却硬生生将其全部背下,刻进脑海;该旅某型导弹20多年的测试数据,厚厚200多本,他从头至尾梳理数遍,写下百余万字学习笔记……
朱红军下的苦功夫,写在了他的脸上。由于睡眠不足,他眼窝深陷,眼泡肿大,眼圈发黑。“班长的这双‘熊猫眼’可不能小瞧!他熟练掌握某型导弹5大专业8个号位的操作技能,完成重大任务20多项,是我们的偶像。”副班长袁立谦从实验室一隅抬起头,说起了他经历的一次实弹发射。
那是2013年,部队在大漠腹地进行实弹发射前测试,却遭遇了一种奇怪的故障,故障现象时有时无,像幽灵一样难以捕捉。
发射临近,工程师们进行全面检测,整个导弹系统未见丝毫异常。“故障幽灵”还会不会不期而至?大家心里都不托底。
“决不能让导弹带着丝毫疑问上天!”袁立谦清楚记得,那段日子朱红军不分白天黑夜地对着原理图,茶不思饭不想,宛如得了“魔怔”。
实弹发射前夜,蒙着被子思索的朱红军突然跃起:“我知道了!是号手操作过程中,无意间碰到过转接盒,以人体静电的方式给系统加入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干扰信号!”
连夜,后方部队按照朱红军的判断进行测试,“故障幽灵”果然重现!
找到故障原因,也就寻求到了破障法门。操作号手的动作再次得到严格规范和修正。盘旋在大家心头许久的隐忧,终于云开雾散。
采访即将结束,朱红军带着几名士官又把头埋进了那些零部件中。该旅领导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实验室,朱红军已经带出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导弹兵,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