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果敢比成克里米亚很滑稽 中国对缅政策很稳定
2月9日起缅北果敢地区再爆战事,重出江湖的果敢地区前领导者彭家声发表致全球华人书,希望得到援助。从西方媒体到中国互联网上,一些极端的声音将果敢比喻成“克里米亚”,刺激出复杂的联想。
缅北的事情错综交织,果敢与云南比邻,缅北战事往往导致大量缅甸边民拥入中国境内,加之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果敢族,即“缅甸汉族”,因而引发中国国内舆论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应对缅北局势显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准确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外交挑战”。中国的社会力量需要保持冷静,不轻易表态甚至介入缅北事务,确保政府开展外交所必要的空间。
作为媒体对缅北的情况做一个厘清,对中国社会了解那里的事态大概是有益的。
首先,中缅之间的边界很清楚,双方没有领土问题。果敢早在1897年就已划归英属印度(当时缅甸是其一部分),这不仅是新中国之前,也是民国之前的事。
第二,缅甸的果敢族属于缅甸少数民族,他们是我们中国人的亲戚,但他们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三,果敢不是克里米亚,那样比喻它毫无现实基础,或者是一些人随口瞎诌,或者有着中国断不可接招的特殊目的。
第四,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在于边境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就缅北问题所能发挥的作用应当是促和,劝缅甸政府军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大量缅甸边民拥入中国境内很不利于中国边境地区的稳定,中国促和于理于情都是必要的。
第五,中国与缅甸政府及缅甸社会各种力量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这样的友好应当继续保持下去。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成为缅甸内部冲突的一方,无论中国国内的还是缅甸内部的力量都不应把事情朝这个方向推,而且如果有力量那样推了,也不会有它们希望的结果。
缅北的历史看来有些沉重,解决历史问题既需要魄力,也需要智慧。缅北战事近来有加剧之势,政府军和民地武之间都有大量人员伤亡,冲突波及之地民不聊生。今年是缅甸大选之年,我们强烈希望选举能带来冲突各方的谅解和宽容,而不是让冲突成为影响选举的筹码。
中国的对缅政策总体上很稳定,而且我们有保持这种定力的充足能力。随意揣测中国改变对缅北问题的态度,会成对缅甸社会及对自己的误导。试图引导中国做重要政策调整,将会失算,耽误自己。
国内某些人出于种种原因对果敢人存在好感或同情,这是难免和可以理解的。但这不是北京对缅政策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对缅态度会以国际法和中缅长期友好的战略利益为框架,这方面不太可能有颠覆性改变。
缅甸人口有五千多万,但少数民族竟有134个,民地武有29支,目前签了和平协议的有十余支。相信缅甸政府要彻底处理好民族问题会很艰难。各方,包括军方应当先停火,停了火才能进行和谈。我们祝愿这个国家好运,也祝愿包括果敢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都有和平发展的机会。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