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收线路,记录数据……训练中,许靖不时用那双没有老茧的手揉搓白皙的脸。
许靖是第21集团军某旅自动化站上士。尽管部队驻地就在腾格里沙漠边缘,但这还是入伍10年的他,头一次在野外冬训。
-20℃,天太冷了。训练间隙,许靖跺着脚、哈着气,那张长期在室内缺少阳光照射的脸,在一群“黑不溜秋”的兵中间,显得格外刺眼。
记者在该集团军采访一圈,像许靖这样首次参加冬训的“新面孔”,在部队今年冬训场上,还真是有不少。
“你来凑啥热闹?”在贺兰山下该集团军的一处冬训场,见到某通信团发报员李柯峰时,记者颇感意外。2个月前,记者采访过他,这小子练就了闭眼发报的绝活。“按照规定,我们冬训的主训课目是野战条件下多种通联模式的快速构建与互联互通。今年冬训我们是头一回来,以后冬训每一回都会来。”李柯峰对记者说。
以前习惯于“猫冬”的特种驾驶训练,在太白山下冬训场展开;挖掘机、破障车等往年冬季封存的装备,这个冬季也都驶出了车库……
此次冬训,到底有多少张“新面孔”?该集团军作训处处长周少军翻开冬训计划,数了数后说:“气象、测绘、侦察、通信、计算、防化、工兵等24个专业,首次拉到野外进行冬训。”
谈到冬训中这些“新面孔”,该集团军领导深有感触地说:“体能、单兵、单装是以往冬训的重点,步兵分队是冬训的主力军,冬训的主要目的也多是为了锤炼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这种思想观念主导下的冬训场,兵种单一、要素不全,场面轰轰烈烈,而那些战斗力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却进入了‘冬歇期’,致使冬训质量一直在低层次徘徊。”
据悉,今冬训练开展前,他们按照作战编程和使命任务要求,要求以往不参加冬训的24个小专业官兵全额全程参加。训练展开后,他们对这些人员的训练情况重点督训,考核成绩专项登记。
“未来作战是体系之间的对抗,若是冬训中兵种、要素都训不全,那么搞冬训就是在热闹闹走过场。”周少军处长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让小专业的24张“新面孔”齐聚冬训场淬火,开展全要素训练,着重让体系作战理念在官兵头脑中扎根。
贺兰山腹地,记者在风雪中目睹了一场通信应急保障行动——
“2号通信站死机,立即抢修。”助理工程师刘强闻令而动,忙得一头大汗。
“以前冬季拉练,说白了就是背着背囊出去溜达一圈,跟户外活动比只是行李重了些。这一回,简直就是打仗!”刘强发自内心地感叹。
此次野外冬训演练,不仅刘强是新面孔,他所在的某团也是“新面孔”。“往年的冬训,我们也是坐在装有空调的机房里捣鼓机器,看看窗外飘飘洒洒的雪花,挺轻松。”而此次冬训,他们不仅人员大多拉到了野外,而且集团军的每次综合演练,他们都是体系作战中重要一环。
“电线被地方车辆碾断,系统中断近1个小时,真打起仗来整个部队还不乱套?”该团参谋长张磊告诉记者,从前几天冬训场上的“意外”后,他们改变单一靠光缆接入的传统通信模式,将短波接入设备由过去的单点控制升级为“一点多控”“多点互控”,当网内光缆通信出现问题时,可及时转换成短波通信,实现了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的无缝链接。
“脸虽被寒风吹糙了,但心里有成就感,让人高兴。”刘强告诉记者,上周冬训小结,团领导梳理了冬训成果,竟然有7个“老大难”在体系对抗中得到解决。
“新面孔”的出现,拼全了冬训的“体系对抗图”,让冬训对抗火药味更浓。该集团军某师所属各团驻地分散,冬训体系对抗过去一直落实在作战文书里。“此次冬训搞对抗,我们可以随时开打。”师作战室里,参谋长刘怡圳正在对前一天两个团队的异地同步对抗数据进行分析。“这次,8张新面孔让对抗真起来实起来,数据尽管不漂亮,但体系对抗中发现的问题,是我们最大的成绩。”
“联中检验,抗中考核,这些新面孔参加冬训效果咋样,得在实打实的作战行动中考一考。”前不久,该集团军对所有第一次参加冬训的分队实施考核,成绩当天便“晒”在“拂晓信息网”上。
点击鼠标打开页面,某炮兵旅侦察连下士何勇进回到连队,就跟战友们在“拂晓信息网”上欣赏“新面孔,冬训场上的俊面孔”专题里的图片、视频。今冬训练,集团军专门制作了这个网页,激发大家的练兵热情。“芝麻开花——节节高。你瞧这成绩曲线图,一路飙升。”集团军领导欣喜地告诉记者。
盘点收获,下士何勇进说:“冬训这段时间,让我和战友的体系作战意识增强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