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6日报道 《日本时报》网站2014年12月30日刊登路透社市场分析师约翰·肯普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油价与沙特民主》,全文编译如下:
沙特石油大臣在接受《生活报》的综合采访时重申,沙特完全以经济为依据来制定石油市场政策。
阿里·纳伊米驳斥了沙特把石油作为对付伊朗、俄罗斯或任何其他国家的外交武器的阴谋论,称此类观点是误解,带有倾向性,是毫无根据的空想。
西方媒体和智库普遍暗示,沙特蓄意制造油价下跌的局面,目的是削弱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这些对手。纳伊米驳斥这种说法。
不过,是否真有证据表明,沙特的决策者蓄意压低油价?还是说沙特只是从一系列不受欢迎的选项中选择了最合理的战略来应对超出其控制范围的事件?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切地知道答案。沙特的石油政策是石油大臣与国王和人数极少的年长王子协商后独自制定的。能接触这些讨论的人是极其有限的。了解情况的人往往不会说,而发表观点的人往往不了解情况。
然而,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沙特要么单枪匹马、要么与美国联合,在把石油武器作为某种大“地缘政治战略”的内容之一。
纳伊米在接受采访时将油价下跌归咎于全球经济放缓、欧佩克之外产量增加、错误消息蔓延以及投机商。
当然,这些因素(需求疲软、非欧佩克的石油供应量增加、金融化的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人格行为反应)能够为2014年6月以来油价几乎“腰斩”提供看似可信的解释。没有必要用沙特制定秘密计划来削弱伊朗和俄罗斯的阴谋论来解释最近的油价走势。
一些阴谋论者则指出,虽然沙特可能没有促使油价下跌,但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阻止价格暴跌。不过,沙特没有任何办法让油价在中期内保持每桶100美元的价格。纳伊米解释说,如果沙特减产,只会鼓励美国、巴西和其他地区的高成本生产商增加产量。沙特会丧失市场份额,同时价格又未能持续上涨。
如果低油价通过增强对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敌对国家的经济压力而让沙特和美国在外交上受益,这也只是附带好处,不是首要政策目标。
对于页岩油供应量不断增加以及原油需求疲软,沙特唯一理智的对策是听任油价下跌以遏制页岩投资,并买回一些丧失的需求增长。
用阴谋论来解读最近的事件既毫无必要,也完全没有依据。“把石油作为外交武器”理论的支持者没有提供任何一项直接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理由怀疑沙特石油大臣的解释。
我以前批评过沙特决策者不清晰地阐述他们战略的做法,因为这导致了一个信息真空,局外人任意对其发表自己的观点。
纳伊米上周涉及内容广泛的讲话和记者会似乎旨在消除这一真空,并明确阐述沙特希望石油市场和石油政策如何发展以及原因。没有理由怀疑他。
能源即是实力。对能源供应的控制赋予使用控制权的国家巨大的实力。在二战期间,获得石油供应对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外交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1973年,美国国防部实际上制定了让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占领沙特油田以打破禁运的计划,以此向沙特施压。
毫无疑问的是,外交因素有时在沙特的石油政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1973年,在改变美国对以色列政策的(未遂)尝试中,国王费萨尔以禁运的形式,公开将石油作为一种“政治工具”。上世纪80年代,据报道国王法赫德下令出售额外的石油,为与英国的军火交易付款。
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沙特介入应对供应短缺的威胁。利雅得和华盛顿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协议,即沙特增加产量,填补制裁导致的伊朗出口商留下的缺口。
然而,过去40年来,政治干预石油政策一直是例外,而不是常态。总体而言,鉴于竞争产油国的销量和市场状态,沙特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出售了尽可能多的石油。这并未阻止局外人试图对沙特石油政策妄加揣测。
1986年3月,在石油市场的一场类似崩盘中,保守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评论文章,题为《解读亚马尼的心思》。萨菲尔模仿沙特时任石油大臣扎基·亚马尼的语气说:“我的战略是产油、再产油,直到低油价让伊朗破产。王室给我的命令再清楚不过了:不惜任何代价削弱伊朗。即使我们自己的生存岌岌可危,我们也愿意承受油价下跌,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饿死伊朗的战争机器。”
后来,亚马尼在接受他的传记作者杰弗里·罗宾逊的提问时,否认曾尝试过这种战略,认为这是“记者一厢情愿的想法”,体现的是萨菲尔自己鼓吹对伊朗强硬立场的政治动机。
回过头来看,1986年的油价暴跌显然对沙特来说是场灾难,将其推向了破产的边缘,还让亚马尼丢了乌纱帽。所以,人们在用几乎同样不切实际的观点来将目前的油价下跌归咎于蓄意的政策动机,和以前一样站不住脚。
油价的大起大落有时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影响。俄罗斯经济学家叶戈尔·盖达尔指出,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油价暴跌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不过,没有任何严肃的分析指出,1985至1986年的油价崩盘是沙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为打败苏联而蓄意策划的。油价下跌是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高油价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量大幅增加以及发达经济体大量储备燃料。2002年至2012年期间油价大幅上涨或多或少导致了同样的结果。如今,供求的延迟反应让这一周期再次启动。
阴谋论既毫无必要,也无助于理解石油市场最近的事件。毫无必要,是因为阴谋论没有进一步解释油价为何下跌。没有帮助,是因为阴谋论暗示沙特可能理性地推行了一种不同的政策。
历史有时在大国和有权有势国家之间达成的幕后秘密协议中推进。但大多数时候,历史因让资深决策者和普通人都感到意外的错误、误判、偶发事件和意料之外的事件,自行向前发展。(编译/姜瑞)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