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点评中国核力量:东风31导弹遭遇运输困难

2014年12月31日 09:18  新浪军事 微博 收藏本文

  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12月29日报道,截止今日,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的武装力量,解放军陆军、空军和海军现在列装新型武器装备的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领导层毫不掩饰解放军从80年代末开始的长期改革的主要目,强调军队应当具备同等对抗主要地缘政治对手美国军队的能力。

  中国正在大量研制和广泛研究各种现代武器装备。中国科学和工业不仅成功地大幅缩短了技术差距,而且还在某些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不乏公开复制和工业间谍手段。中国定期在国际展览会上展示这些成就,并向外部市场推销出口。

  但是,中国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仍是禁忌。中国官员极不愿意就此问题发表评价,通常都会采用较为含糊的措辞绕开这个话题,避而不谈。

  中国部署在战略运载工具上的核弹头数量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数据,只有专家以可能部署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数量为基础推测出来的粗略估计数字。当然,使用这种方法估算出来的核弹头数据可能非常不可靠。

  中国制造核武器的实际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在此方面,从苏联得到的科学、技术和技术援助难以估量。数千名中国科学家和专家在苏联接受培训。1958年在苏联援助下,中国开始在包头和兰州建设铀浓缩厂。当时,苏联领导人拒绝了向中国供应核弹成品的请求。

  1960年7月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两国核领域合作停止,但它已经无法阻止中国核项目进程。1964年10月16日,在位于新疆盐湖地区的罗布泊试验场,中国试验了第一枚原子弹,它以U-235为基础,爆炸威力2.2万吨。7个月后,中国试验了第一枚核武器作战样品,使用轰-4重型轰炸机于1965年5月 14日投掷了一枚3.5万吨级铀弹,在500米空中爆炸。

  中国核弹最初的运载工具是苏联1953年供应的25架图-4活塞式远程轰炸机、哈尔滨轰-5喷气式前线轰炸机(伊尔-28的复制品)和西安轰-6远程轰炸机(图-16的复制品)。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罗布泊成功试验了热核炸弹,由轰-6轰炸机上使用降落伞投掷,在2960米空中爆炸,威力3.3万吨。中国从此成为继苏联、美国、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热核武器大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制造周期明显短于美、苏、英、法。

  中国非常清楚,轰炸机容易遭受防空兵器的攻击,因此从制造核武器之初就开始研制和完善弹道导弹。50年代中期,苏联向中国供应了R-2导弹,并协助中国生产这种导弹,中国版产品随后被命名为“东风-1”。1957年解放军组建了R-2导弹教导旅,1960年组建了第一个战略导弹营。当时中国开始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类似于今日俄罗斯的战略火箭兵。

  在苏制R-2短程导弹试用和作战值班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到1961年已经拥有几个“东风-1”导弹团,主要瞄准台湾和韩国。但是,“东风-1”导弹的技术可靠性系数较低,最高不超过0.5。换句话说,只有50%的导弹有机会命中目标。因此,中国第一款短程弹道导弹“东风-1”实质上只是试验品。

  “东风-2”是中国第一款大量生产并配备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据称,中国设计师在研制“东风-2”时使用了苏联R-5导弹的技术方案。它采用单级推进机制,使用活塞式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成分为煤油和硝酸。“东风-2”最大射程2000公里,射击精度在3000米以内,能够摧毁日本全境和苏联大部分地区的目标。

  1966年10月27日“东风-2”弹道导弹进行实弹试验,飞行了894公里,命中了罗布泊基地内的假定目标。“东风-2”最初配备2万吨级单核弹头,在圆概率偏差较大的情况下,对战略导弹来说,2万吨的爆炸威力显得相当寒酸。后来直到70年代末,中国才把核弹头的威力提升到70万吨级水平。

  “东风-2”导弹使用发射台式地面发射装置,在发射前准备过程中安装,平时保存在拱形掩体里,只有在接到相关命令后才运到发射阵地。为了达到符合经常性战备要求的技术状态,并且发射导弹,至少需要三个半小时。总共约有70枚该型导弹担负了战斗值班任务。

  “东风-3”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弹道导弹,采用单级推进模式,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低沸点燃料,氧化剂为硝酸,燃烧剂为煤油。在苏联拒绝中国接触R- 12导弹材料之后,中国政府在60年代初决定自主研发具备类似性能的中程弹道导弹。1971年“东风-3”开始服役,其射程可达2500公里。“东风 -3”最初的目标是美国部署在菲律宾的两个军事基地,即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但是在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沿中苏边境部署了60套“东风 -3”发射装置。

  1986年中国开始生产改进版“东风-3A”,其射程为2800公里,使用轻型战斗部时射程可达4000公里。改进型“东风-3A”部署到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射阵地时,能够打到苏联大约一半的地区。80年代末,中国向沙特供应了50枚使用特制爆破战斗部的“东风-3A”导弹,至今仍在服役。专家认为,沙特进口的这些导弹配备常规弹头,命中精度不高,没有特殊作战价值,只能用于袭击大城市。现在中国“东风-3/3A”导弹已经退役,在作战部队被“东风-21” 中程导弹替代。退役后的“东风-3/3A”中程导弹广泛应用于中国研制的反导系统和雷达的各种试验当中。

  60年代末,中国在“东风-3”基础上研制出了“东风-4”导弹,同样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但是采用二级推进模式,从1975年初开始装备部队。这种导弹重量超过8吨,长28米,可携带重达2200千克的核弹,射程可达4800公里,标配弹药为一枚威力高达3兆吨的热核弹头。“东风-4”的射程足以覆盖苏联全境和美国在太平洋的基地,私下里曾被称为“莫斯科导弹”。“东风-4”还是中国第一款使用非同寻常的方式部署在发射井里的弹道导弹。平常只保存在发射井中,在发射前使用专用液压升降机安置到发射台上。截止到2007年,仍有20枚“东风-4”导弹在中国军队服役,预计到2015年应当退役。

  中国弹道导弹的研制有力促进了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1970年,以“东风-4”导弹为基础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中国首颗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位于甘肃省黑河下游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酒泉发射场是中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始建于1958年,最初用于弹道导弹试射,经常被称为“中国的拜科努尔”。在 1984年前,它一直都是中国唯一的火箭航天发射场,也是中国最大的航天发射场,唯一的载人航天项目发射场,面积为2800平方公里。

  80年代初,中国开始装备三级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燃料使用偏二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导弹发射重量183-190吨,有效载荷3.2吨。热核弹头威力为2-3兆吨,最大射程13000公里,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为3-3.5千米。它是中国第一款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安装在加固的发射井中,由众多假发射井掩护。但是专家估测,按照今日的标准,中国导弹发射井的防护水平显然还不够,在类似指标上与苏、美洲际导弹相差数倍。这种导弹发射前的技术准备时间为20分钟。为了达到最大射程,“东风-5”发射井部署在辽宁和宣化基地,瞄准美、欧、苏联、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全境内的目标。由于“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编入战斗序列的进程极其缓慢,部分阻碍了以其为基础的航天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中国总共部署了大约20枚“东风-5”洲际导弹。

  80年代末中国研制出“东风-5A”陆基洲际弹道导弹,1993年开始装备部队。与“东风-5”基础型号不同,它使用分导式多弹头,有4-5个战斗部,每枚弹头的威力为35万吨。使用分导式多弹头时最大射程11000公里,使用单弹头时最大射程13000公里。改进型惯性制导系统能保证其命中精度达到 500米左右。到90年代末,解放军二炮部队已经拥有3个“东风-5A”导弹旅,分别为第803、804和812旅,各配备8-12枚导弹。目前中国军队装备有24-36枚使用分导式多弹头的“东风-5A”洲际弹道导弹,其中半数导弹时刻瞄准美国境内目标。

  根据美国公开出版物的数据,中国生产了20到50枚“东风-5A”洲际导弹。在“东风-5”技术方案和组件基础上,中国工程师和设计师还研制出“长征”系列航天运载火箭,使用与洲际弹道导弹相似的结构布局。

  到90年代中期,中国战略核力量战斗序列中已经拥有100多枚能打到美俄境内的洲际和中程弹道导弹。中国在60-70年代研制的弹道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发射前准备时间较长,没有能力实施报复性核反击。而且,中国从导弹发射井防护水平到核武器杀伤效果,都远远不如苏美,因此一旦遭受缴械式先发制人核打击,很容易被彻底摧毁。

  除了洲际弹道导弹之外,中国在70-80年代还继续研制中短程弹道导弹。80年代末开始装备第一款固体燃料导弹“东风-11”。液体燃料导弹在发射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准备,而在使用固体燃料之后,“东风-11”的发射前准备时间不超过30分钟。它采用单级推进机制,导弹重4200千克,能携载500千克重的弹头,射程300公里,使用国产WA2400型8×8高越野移动底盘。

  改进版“东风-11A”的射程增至500公里,命中精度明显提高,从1999年起开始装备中国军队。最初“东风-11”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和无线电指令制导,命中精度为500-600米。改进型“东风-11A”使用惯性+卫星导航系统+光学校正的复合制导方式,使圆概率偏差降至200米。

  据中国代表透露,“东风-11/11A”使用爆破战斗部,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曾向巴基斯坦和伊朗供应。但是毋庸置疑,中国还为这些导弹研制了核战斗部。目前,解放军“东风-11/11A”的数量估计为120-130枚,大多数集中部署在台湾海峡附近。

  1988年,中国在北京的武器装备展上推出了“东风-15”战役战术导弹系统的第一种样品,代号M-9。这种导弹重6200千克,战斗部重500千克,射程可达600公里。“东风-15”使用国产八轮卡车平台,保证整个武器系统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越野性。从1995年起,总共采购了40套发射装置。到 2000年初,中国已经生产了大约200套。

  2013年中国公开展示了最新型号“东风-15C”,它与基础型号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特点是弹头可以更换。在制导方面,导弹战斗部使用复式卫星导航信号和主动雷达寻的系统,提高了武器系统的命中精度。这种导弹系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特别重要的设施,比如机场、重要行政大楼和工业中心。“东风-15”在作战载荷方面,能携带威力为5-35万吨的核弹头,或者配备各种常规弹头,从公开消息来看,有高爆弹头和集束弹头。近期,中国媒体开始把“东风-15C”改进型战役战术导弹系统称作“东风-16”。

  中国军事领导人和专家还非常重视苏联和美国不太感兴趣的陆基巡航导弹项目。在苏联解体后,中国从乌克兰得到了这个方面的技术和资料。据专家评估,目前中国弹药库中已有数十枚“东海-10”陆基巡航导弹,它们是在俄罗斯Kh-55远程巡航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开始装备部队。这种武器系统使用四轴高越野机动底盘,有3个运输发射筒,主要用于精确摧毁方圆1500公里之内的地面目标。据推测,它采用惯性+地形校正+卫星导航相结合的复合制导系统。“东海-10”导弹可以使用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大部分部署在中国大陆东海沿岸靠近台湾的地区。

  70年代中期,中国在短程固体燃料导弹研制方面取得成功之后,开始启动“东风-21”中程固体燃料导弹项目,计划用来替代“东风-2”和“东风 -3/3A”。到80年代后半期,中国成功研制出“东风-21”新型两级固体燃料中程导弹,发射重量15吨,射程1800公里。无线电电子领域的显著进步允许中国设计出更加先进的导弹控制系统,命中精度增加到700米,加上2兆吨爆炸威力的强力核弹头,完全可以执行大多数战略任务。90年代中期,“东风 -21A”导弹系统开始装备解放军二炮部队,逐步替换老旧型号的液体燃料导弹。

  21世纪初,中国开始装备新型“东风-21C”。它采用惯性制导系统,保证导弹命中精度提高到500米。由于使用具有高越野性能的机动发射装置,能够摆脱空袭兵器和弹道导弹的先发制人打击。不久前有消息称,“东风-21”的新版本已经被称为“东风-26”。

  中国设计师和导弹研制商的下一项重大成就是研制和生产“东风-31”公路机动式洲际导弹系统,实现了中国核武领域的巨大突破。固体燃料的使用,使“东风-21”和“东风-31”导弹的发射前准备时间缩短到15-30分钟。

  “东风-31”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从一开始,中国工程师的任务就是保证使用类似于俄罗斯“白杨”洲际弹道导弹的公路机动式武器系统,随时机动发射导弹。中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固体混合燃料的研制困难,苏联当年也遇到过同样的困难。因此,原定于90年代初的首次导弹试射一再推迟。之后的一次发射同样不成功,直到1995年才首次顺利完成发射任务。之后又连续成功发射了三次,2000年在解放军演习期间成功发射两次,2002年成功发射一次。

  中国遵循苏联的良好传统,在1999年10月1日举行国庆50周年阅兵,公开展示了“东风-31”新型导弹。3辆HY473导弹运输车装载着导弹贮存发射筒,驶过天安门广场。据推测,里面装有新型导弹。这种标准四轴卡车和8轴半挂车的组合,更像是运输装弹车,而不是作战发射车。很明显,与俄罗斯“白杨”洲际导弹发射装置相比,这些车辆的越野性能非常有限,不能视为真正符合要求的作战系统。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真实战术技术性能是中国最重要的军事机密之一。根据媒体掌握的数据,这种三级固体燃料导弹长13米,直径2.25米,发射重量42吨,配备惯性导航和天体导航系统。据不同的估计,命中精度在100米到1000米之间。它能配备1枚爆炸威力为1兆吨的单核弹头,或者3枚威力为 2-15万吨的分导式弹头。在抛射重量方面,“东风-31”基本上和俄罗斯“白杨”、“白杨-M”大体相当,大概为1.2吨。

  据称,在公路机动部署状态下,“东风-31”导弹能在30分钟内发射。从出库、到达发射阵地、垂直竖起运输发射筒到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最多只需要30分钟时间。很可能,中国这款导弹使用冷发射(迫击炮式)方式,和俄罗斯“白杨”系列导弹一样,首先通过压力蒸汽发射器把导弹抛射到30米的空中,然后启动导弹一级推进机制。

  改进版“东风-31A”是三级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使用机动发射装置。虽然最大射程超过11200公里,但是“东风-31A”的射程和有效载荷仍然低于 “东风-5A”井基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根据五角大楼掌握的情报,中国已经部署了大约10枚“东风-31A”导弹。

  美国估测,“东风-31”导弹射程约为7200公里,无法从中国中部打到美国本土。但是众所周知的“东风-31A”改进型号的射程超过11200公里,能从中国中部打到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专家认为,新改型“东风-31A”能配备3枚分导式弹头,而且能自动明确目标方位,校正弹道阶段飞行轨迹。在制导方面,该型导弹可以使用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正在中部地区为“东风-31/31A”新型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建设发射阵地。2011年6月青海省东部两个地区出现了几套“东风-31/31A”新型导弹发射装置。

  2014年9月25日,中国在中部地区靶场进行了代号“东风-31B”的新型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试射。它是“东风-31A”的进一步发展型号。最近三个月,解放军二炮部队至少两次发射“东风-31”系列导弹。

  目前,“东风-31”和“东风-31A”机动式固体燃料导弹正在替代“东风-5”液体燃料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中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更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东风-31”和“东风-31A”机动式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首次超过了老旧的“东风-5”竖井式液体燃料导弹。五角大楼的报告还指出,中国“东风-5”导弹数量约为20枚,“东风-31”和“东风-31A”导弹数量约为30枚。

  2009年源自公开渠道的消息称,中国出现了新型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据称,和其他固体燃料导弹相比,“东风-41”的射程可达 15000公里,能携带10枚分导式多弹头,配备能够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突防设备,将会彻底使“东风-5”导弹退出战斗序列。鉴于即便是重量稍轻一些的 “东风-31”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在运输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推断,新型“东风-41”导弹系统将主要使用发射井式部署平台。(编译:林海)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东风41 中国 导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C罗破门皇马2-4米兰 巴萨被禁引援1年
  • 娱乐林更新独家聊王思聪:不知道他女友
  • 财经中石油腐败案46人倒下 领导骨干被连锅端
  • 科技富士康挺进电动车背后隐现特斯拉
  • 博客胡歌:我和江疏影是在一起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考统考有望只考一天 仅考语数
  • 育儿2岁孩被母亲情夫打死 天理难容!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