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俄”争论暴国人意识的潜问题
冯玉军
最近,在关于是否“救”俄罗斯的问题上,我们似乎又陷入了“中国式争论”。窃以为,问题重点不在于该不该救,而是论题提出的本身反映出我们潜意识中的一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认识和调整,对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不利的。
第一,我们往往是以已度人,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别人,而没有意识到跨文化差异对相互认知的重要影响。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300多年大国外交传统的国家。即使真面临困难、需求援助,它也决不会直接伸手,而是会以委婉的方式、找到一些令施援者心动的理由来寻求“合作”,结果往往让人感觉到不是你帮了它,而是它帮了你。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天朝大国”心态不自觉地在国人内心中膨胀,动不动就想去拯救别人、拯救世界。但我们不能忘记,无论是俄罗斯的“弥赛亚思想”还是美国的“救世主义”,它们都给世界、给自身带来了什么后果。
第三,与上述自我膨胀相伴生的,是潜在的“自卑”或“不自信”。说到底,很多国人还想让俄罗斯冲在前面,充当中国的“挡箭牌”。但我们须认识到,经过20年的发展,中俄的国力对比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俄罗斯的全球性影响已无法与中国同日而语。俄罗斯无力也无愿为中国“遮风挡雨”,而奥巴马也已表示“俄罗斯充其量只是地区性强国,中国才是美国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因此美国不会因对俄关系紧张而放松对中国的关注。中国要真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责任,以自信的心态与美国构建真正的“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引领世界从“失序”走向“新秩序”。从这一意义上说,中美俄三角关系已经失去昔日的地位,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俄美关系各有各的价值,应该并行不悖。
第四,中国说到底还是发展中国家,根本任务是解决好国内问题。只要国内发展、稳定,任何人都搞不垮中国。因此我们应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用于推动国内结构改革、解决发展失衡、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以消费拉动和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五,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当我们想对别人出手相助时,必须先想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兄弟般的情谊援助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我们不应淡忘。同时,外交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谈判桌上展现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幕后接触。有时所说并非所想,所行并不需要直言。
第六,能拯救俄罗斯的只有俄罗斯自己,而俄罗斯人也在努力自救。不要高估俄与西方关系的恶化程度,一定要看到,普京不是一个粗鲁的“莽汉”,而是一个精明的务实主义者,他清醒地知道俄面临着多大压力,也时刻在算计如何在保留面子的条件下与美欧妥协。中国可以和应该做的其实很简单,一是不参与西方对俄制裁,二是在平等、互利、双赢原则下与俄深化务实合作。
当下的世界正进入阴晴不定的混沌期,对大国而言,最关键的是在战略上“不犯错”。按照既定方针,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同时扎实做好“细节”工作,是中国真正实现崛起的根本保障。▲(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