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凌试飞笔记:飞歼10多次发生偶发故障

2014年01月02日 16:34  新浪军事 微博

  在培训中我遇到惊险一幕至今令我难忘。米格-23飞机的螺旋性能表现出不稳定性,螺旋中旋速较大,改出困难。在10月6日的螺旋试飞中我从高度 10000米进入左螺旋,高度9000米开始改出,高度7000米完成第一次改出,可是飞机停止旋转后又迅速进入右螺旋,好在第二次改出成功了,可是飞机 的高度已经掉到了4000多米,连后舱的教官热尼亚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米格-23虽然不是一架十全十美的飞机,但它在航空科技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台阶,设计思想从单一功能的追求,转变为对于飞机使用功能提 高、飞行品质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运用、作战半径的提高、人机功效的改善,武器火控的精确和杀伤力等多方面的追求,使现代战机的设计向追求完美的方向发展。而 在同时代,我国的航空界还停留在中型高速飞机研究阶段,当我们真正开始吸收外国经验研制自己的高性能二代机的时候,我们已经落后世界航空发展至少20年。 中国航空人在三代战机和未来战机的研制中,正在以科学和拼搏的精神,努力赶超世界航空发展的先进水平。

  安全之门

  一次某部战斗机以280千米/小时的速度着陆,造成飞机尾部擦伤,这一现象令人费解。通过视频回放我发现飞机着陆接地时迎角为13度,尚比擦尾角小1度,但在着陆滑跑阶段发生了一次小幅上仰,这是造成擦尾的主要原因。联想到此次着陆飞机带三枚副油箱,飞机着陆重量超出正常重量多出1.2吨,这才是擦尾的真正原因。

  2001年4月,试飞员驾驶歼-10飞机着陆,人们发现飞机似乎有些异样,仔细一看才发现飞机前起落架右侧舱门有5厘米左右的变形。这种现象以往非常少见,是什么原因导致起落架舱门变形呢?是机械结构间互相干扰,还是收放机构工作异常,抑或是气动力破坏造成?第三种可能首先被推翻,因为根据以往经验,气动力不可能有如此破坏力。这种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通常称为“偶发故障”,为了试飞的继续,只能暂且搁置。

试飞歼-10期间资料图:试飞歼-10期间

  经过修复,飞机再次投入试飞。但潜藏的问题却再次发生了:5月30日我驾驶歼-10飞机着陆后,又一次发现前起落架右侧舱门发生变形!至此这一问题 已无法用“偶发故障”进行解释,起落架舱门变形的问题成了试飞工作中的“拦路虎”。我的研究热情,因我曾亲身经历这一蹊跷的问题而倍加高涨。问题的原因究 竟何在?我反复检查和对比故障飞机和其他飞机起落架舱门的不同之处,再联想发生故障的试飞课目,一个大胆的假设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故障的真正原因,很可能 就是最先被排除的可能——气动力破坏。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向设计师系统大胆提出自己的“气动力破坏说”,并建议在飞机上安装起落架舱门位移监控器。试飞 开始了,我们惊讶地发现,随着速度的增加,舱门变形量也逐渐增加,速度800千米/小时,变形量达到3.8厘米。这一结果表明,起落架舱门强度设计存在缺 陷,无法抗拒气动力的影响。当时,也有人认为起落架强度设计没有问题,故障属于该架飞机的个性问题,这一观点也有一定的依据,三个月以来,已经发现的4起 舱门变形故障都发生在同一架飞机上。

  更改前起落架舱门设计,虽然可以增加强度,但必然带来技术风险,试飞周期也会拖延。权衡之后,我们决定继续进行试飞,如果问题真的是飞机的个体问题,那么应该不会存在普遍性。一年时间过去了,试飞工作一切顺利,对前起落架舱门结构强度设计问题的质疑也正渐渐被遗忘。

  2002年8月,试飞员驾驶另一架歼-10飞机完成大表速试飞着陆后,更加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飞机前起落架舱门整体撕裂脱落,故障的严重性令 人震惊。工程技术上,任何的侥幸心理都将造成苦果,设计中埋下的微小缺陷,都必将暴露在飞行中。设计师立即决定更改前起落架舱门设计,增加结构强度,彻底 解决了困扰试飞的问题。

资料图:歼-10飞机资料图:歼-10飞机

  1998年5月的一天,正当我全神贯注驾驶歼8起飞时,座舱里一个红色信号灯闪烁了一下。出于职业的警觉,我立即收油门中断起飞,在滑回停机坪的过程中,我仔细检查警告灯和各类仪表显示,发现滑油压力指示迅速指向零,随即立即恢复了正常。飞行后我向工程技术人员详细描述了故障经过,但机务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以后二十几次的开车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鉴于滑油系统故障是飞行安全的重大隐患,机务人员不敢大意,将机上全套滑油系统拆下返厂检修。但厂家经过几个月的分析检查,同样没有发现问题。这样一来,故障原因成了难解之谜,有人甚至怀疑我的报告的真实性。半年后,一位飞机维护工程技术专家来到厂家,再次仔细检查故障的滑油系统,在察看滑油箱时,一个小小的异常引起了他的注意。

  “把滑油箱锯开”,他说。

  “为什么?”

  “箱子里有东西。”

  “不是开玩笑吧,箱子里怎么会有东西?”

  滑油箱被锯子一破两半,人们大吃一惊:箱子里果真存在异物,那是一团报纸。

  2002年5月5日,试飞英雄李中华在试飞中发现液压系统压力逐渐降低,一旦液压系统失去压力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他立即打开应急动力系统,并在剩余压力的情况下正常放起落架,操纵飞机迅速成功着陆。一起严重的故障,由于正确处置没有造成事故,飞行员对于系统的深入了解挽救了一架严重故障的飞机。

资料图:张景亭(中)与李中华(左)、徐勇凌(右)探讨问题资料图:张景亭(中)与李中华(左)、徐勇凌(右)探讨问题

  人类的飞翔之梦,由于科学的发展正不断地实现着。我们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有时会使我们堕入完美境界和可怕灾难的“悖论”。无可否认,飞行的风险是伴随着性能极限而来的,建立在现代高科成果之上的航空装备是一座美丽的象牙塔,这种美丽是如此脆弱,需要精心的呵护,才能维持可以接受的安全状态。

  1999年5月20日,我驾驶带3枚副油箱的国产新型战机起飞,这是该机第一次进行满载起飞试飞。发动机加力状态下,满载的飞机发出沉重的轰鸣缓缓离地,我从驾驶杆上感到了异乎寻常的力量。突然,主告警灯发出刺眼的红光,我巡视座舱,两台发动机的火警信号灯都亮了!双发同时起火,这在以往的飞行中非常罕见。职业试飞员的直觉告诉我,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告警系统错误报,这并不可怕,试飞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再就是最可怕的情况:两台发动机同时着火,等待我的将是一场灾难。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更加令人震惊,座舱内所有的红色信号灯一起闪烁,许多仪表的指针不听使唤的飞转,我知道自己遇到了飞行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挽救飞机是试飞员的使命,我迅速掉转机头准备建立小航线着陆,却发现驾驶杆上突然没了杆力,飞机倾斜着一头栽向地面!我本能地向后拉杆,飞机没有任何反应。我毫不犹豫地向指挥员报告:“我跳伞了!”便迅即拉动了弹射手柄,飞机随后坠毁。从火警信号灯亮到弹射离机仅仅42秒,容不得半点迟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与飞行史上的无数次空难一样,我遇到的这起事故没并无太多特殊。灾难一旦来临,一切都如风暴般惊心动魄,迅即而又难以控制。飞行事故是惨烈的,让人谈虎色变。我们渴望飞行安全,然而安全是一扇半掩的门,门的这一面,恍然若现的是安全的曙光,如果我们刻板地固守在门的这一侧,安全或许可以实现,然而飞行的意义也就此失去。只有真正了解了虚掩的门背后的风险,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飞行中遇到的故障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我们才能真正迈入安全之门,一览飞行安全的美丽风景。飞行本身就是同各种风险的一场微妙博弈,这其中最为宝贵的,便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         更多内容: 中国试飞员徐勇凌笔记 详解试飞过程的艰难(下)
  •   (本文感谢空军之翼网站,本文作者是中国空军著名试飞员徐勇凌,特此鸣谢)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上一页123下一页

    (新浪军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政协原副主席因贿选事件被双开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对话郭德纲:我不欺负人 欺负我也不行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中兴战略架构高管调整:力求年轻化
  • 博客梁咏琪:让人目瞪口呆的一段视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女生休学产子 公共场合喂奶尴尬(图)
  • 育儿3岁以上儿童禁入异性浴区,你怎么看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