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谌庄流 本报特约记者 张亦驰 本报记者 刘扬】“棱镜门”事件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远离公众视线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置于聚光灯下。这个有着数个第一头衔的超级情报机构到底神通有多大,它是怎样运作的?承包商又在该机构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一名不到30岁的承包商工作人员会有权限知道那么多机密?透过国外媒体最近的报道,或许能拼凑出这个神秘机构的大概轮廓。
雇员16万,每年花上百亿
从巴尔的摩沿着高速公路向西驶往美国首都华盛顿,在距离哥伦比亚特区约16公里的路段有一个特殊的出口,交通指示牌上赫然写着“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专用”。下了匝道,有两辆马里兰牌照的警车日夜看守着从出口延展出的公路。这条神秘的公路笔直地插进一片高大浓密的森林,那里便是乔治·米德要塞——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总部。
据NSA官方网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身是1949年5月20日由国防部成立的“武装部队安全局”(AFSA)。1951年12月10日,中央情报局局长在写给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一份备忘录中,建议成立一个综合的通讯情报部门。1952年根据杜鲁门总统的秘密指示,在AFSA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国家安全局。
由于监听工作需要大量人手和设备,因此与其他间谍机关相比,国家安全局的两大特点便集中在两“多”上:一是人多,国家安全局总部和外派人员共有军方和文职人员大约16万,超过美国其他16个情报机关的雇员总和,其中43%是密码破译员、语言学家和电子技术人员,是全世界独立聘用数学博士和电脑专家最多的机构,而总部门前的访客停车位高达1.8万个;二是钱多,美国国家安全局每年耗资都在120亿美元以上,铺设在其总部墙壁和楼板内各种用途的电线长达250余万米,一年的电费就高达2100万美元。NSA它名义上是国防部的一个部门,而实际上则是一个直属于总统、并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情报的机构。它甚至能监视包括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在内美国其他情报或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
越来越依赖技术承包商
尽管国家安全局雇佣了大量技术人员,但却越来越依赖技术承包商。本月10日,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的一篇文章称,NSA已经将一些公司视为自己团队的一部分。自1999年到2006年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后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退役空军上将迈克尔·V·海登称,政府的大规模数据收集和监视系统主要并非由专业间谍或者华盛顿官僚建设,而是由硅谷以及众多私营的防务承包商来建设的。报道称,早在“9·11事件”之前,海登就意识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NSA在收集信号情报方面的工作(无线电通信情报的监听)会逐渐衰退,并最终“变聋”。在经历很多次失败的试探后,通过雇佣私营公司,NSA开始取得成绩,因为这些公司在技术上远远比NSA的官僚们懂得多。这些公司主要负责建立这些监视系统,并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和技术维护工作。报道称,在所有的公司中,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的帕兰迪尔技术公司是NSA公司最紧密的技术合作伙伴。另外一家是“鹰盟”公司,这是一家计算机科学公司的联合商业风险公司,以及运行NSA公司IT项目的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其网站上描述自己是“情报委员会首席信息技术管理服务提供商”。海登说,“我们将其视为团队的一部分。”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在美国,与情报机构签约后为其工作的公司达1931家。除了承包商,还有大量自愿与情报机构“合作”的美国企业,当然,这些民间公司也并非“白忙活”。美国彭博新闻社15日称,上千家科技、金融和制造业公司正与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紧密合作,向其提供敏感信息,同时获得机密情报。这些项目的参与者被称作“可信合作伙伴”,范围远超“棱镜”计划。一名熟悉美国情报机构的中国专家1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很难清楚划分这上千家承包商到底有多少家为NSA服务,有多少家为其他美国情报机构服务,因为其中有些承包商的服务对象不止一家。
管控高智商民间雇员成难题
尽管民间公司对NSA的任务出力不少,但是同样带来泄密的隐患。《纽约时报》报道称,国家情报局透露,美国政府拥有“接近机密权限”的人中,21%在民间企业。通常而言,情报机构内对知情权的限制非常严格,在NSA总部,甚至什么级别的人能去哪些场所都有明确规定。但一名中国专家称,参与某一项目建设和维护的承包商工作人员很可能会接触到大量机密,情报机构不得不明确告知他们哪些是监控重点,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这些也为外雇的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机密情报的全貌创造了条件。此次的泄密者斯诺登对媒体说,他有完全权限看到国家安全局所有工作人员的执勤表、整个情报圈、世界各地的卧底干员、美国拥有的工作站的位置、目前有哪些具体的行动计划等等。一般而言,普通技术人员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权限,如果是真的,那很可能是通过非正常技术手段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