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配备专用污水接纳船 母港耗时5年建成

2013年04月19日 08:16  解放军报 

 

  中国首座航母码头

  航母码头采用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突堤式结构,能够有效利用水域面积,可以同时停靠多艘大型军舰。航母军港的防波堤为国内最长,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自建成以来,防波堤已经受了4次强台风的考验,为航母提供了良好的驻泊条件。防波堤和码头下的沉箱重达7000多吨。在建设中,官兵们先后攻克了40多个世界性技术难题。

  航母码头:军港之夜静悄悄

  本报记者 王凌硕 柳 刚 通讯员 王 鹏

  夜幕降临,航母舰岛上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和夜空的星星相映成辉。

  透过码头值班室的窗口,军港保障队下士张璐向外张望。

  “今天4月9日,是航母到‘家’的第49天。”下士张璐指着窗外对记者说:“看,航母在家里待得多舒服。”

  49天前的那个早晨,辽宁舰庞大的舰体在浓雾中与军港码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是下士张璐拧紧并固定好航母专用舷梯的最后一根螺栓。

  “历史必将铭记这一刻,而这伟大的一刻留下了我的身影。”回忆这一细节,下士张璐语气里充满着骄傲自豪。

  眼前军港之夜的美景,让航母码头建设部队的政委黄毅更加陶醉。

  5年前,这里是小渔村,是荒野,是滩涂。5年后,这里变成了中国首个航母军港——水、电、气、油等保障设施完备,大型塔吊、万伏高压变电站、能量站、大型储油设施一应俱全。

  5年的风吹日晒,黄政委变成了“黑政委”;5年的日夜鏖战,参加航母码头建设的官兵变成了满身泥灰的“建筑工”。

  5年里,官兵们先后攻克了超大沉箱预制、水下安装等40多个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中国码头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施工“奇迹”。

  “工地就是战场,决不能让航母码头工程留下半点遗憾。”官兵们做到了!可是,他们的人生有的却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施工二处处长赵江的家,距离工地不到20公里。母亲去世时,他却没能在第一时间赶回去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去年一名老兵退伍,黄毅政委问他有啥要求没?他只提了一个要求:等码头建好了,能不能回来看看?

  “目睹航母进驻码头的那一刻,我激动得流泪了,脑海里浮现出那名老兵的身影。”黄毅政委对记者说:“不知道他那一天在电视上是否看到了这一切?”

  月朗星稀,码头上,军港保障队队长乔艳鹏依旧在办公室里忙碌。

  “航母进了自己的‘家’,咱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让它待着舒服。”航母进驻的这些日子,乔艳鹏从没在12点钟之前睡过觉。

  航母码头保障的难度,超乎想象——

  辽宁舰吨位大,靠泊时水的保障就多达六七种,各种油料保障多达数十种,保障的电缆多达几十根,每天消耗的油、水、电、气等能源物资是常规水面舰艇的许多倍。

  记者白天看到,为了防止补给油、水时出现错乱,码头上的管线阀门接口都被涂成醒目的不同颜色,以示区分;在码头附近的能量站中,仅消防功能一项就被区分为多种模块。

  夜幕下,海浪亲吻着码头。“常人不知道,航母保障中的每一个问题解决起来都特别难。”乔艳鹏对记者说,就拿航母污水接纳处理为例,为了研制全新的大容量污水接纳船,我们联合科研单位反复攻关,最终才实现了“航母一滴污水也不会排到海里”。

  此时,远处保障基地的办公楼,也一样灯火通明。司令员张林带着机关人员加班开会,为航母下一步的保障梳理工作思路。

  “航母码头目前已初步实现了‘靠得上、待得住’两大目标,下一步要全力推进保障能力的深度拓展。”司令员张林说:航母保障毕竟是一个全新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还有很多的事需要去探索。

  推开办公室窗户,听着海浪拍打着礁石,张林说:“累的时候,我喜欢看码头上灯光通明的航母舰岛,它真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