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规武器出口总量翻番 巴基斯坦订单占一半

2013年03月18日 09:17  东方早报 

  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因为海洋与领土问题争端日炽的背景下,中国的武器出口再次成为西方热炒的对象。

  瑞典知名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一份将于今日发布年度的全球军火交易报告宣称,中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常规武器出口国。“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首度跻身全球五大武器出口国之列。”报告写道,“相较于2003-2007年时间段,中国在2008-2012年间对主要常规武器的出口总量实现了162%的增长,这在全球武器出口总量中的份额由2%提升至了5%。”

  解放军后勤学院张礼军指出,中国对外军售,既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维持了中国军工的制造能力和生产规模,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还加深了与武器接收国的关系,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了解。

  针对国际社会对近年来中国武器出口的关注,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曾表示,中国在武器出口问题上,一直严格遵循三项原则:一是有助于接收国的正当防卫能力;二是不损害有关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三是不干涉接收国的内政。耿雁生表示,中国严格遵守联合国有关决议,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军品出口管制法规体系,武器出口都是合法的、负责任的。

  中国降低武器进口依赖

  根据SIPRI发布的这份年度全球军火交易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和俄罗斯迄今仍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分别占据了全球份额的30%和26%。就全球层面来看,相较于2003-2007年,主要常规武器的全球交易总量在2008-2012年增长了17%。

  但该研究机构在新闻稿中称,今年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中国取代英国跻身世界第五大常规武器出口国,这也是这一排名20年来第一次发生变化。根据该机构的最新数据,在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世界前五大武器供应国分别是美国(30%)、俄罗斯(26%)、德国(7%)、法国(6%)和中国(5%)。

  该报告主要撰写人、SIPRI军火交易项目主任Paul Holtom认为,尽管中国武器出口量的增长主要是由巴基斯坦的采购量大幅增长所致,但据最近多起交易显示,对于越来越多的武器采购国而言,中国正在建立起重要供应国的地位。“的确,许多现有的中国武器进口国都还是欠发达国家,不过,我们同样看到诸如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采购的案例,这些国家对于欧洲和北美的更加成熟的武器供应国同样至关重要,而中国正在获取重要的订单。”他告诉记者说,“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俄罗斯,同样依赖向欠发达国家出口奠定自己的地位。”

  根据该报告的数据显示,2008-2012年间,中国向亚洲和大洋洲出口的武器数量占总量的74%,非洲占13%。其中,巴基斯坦占据了中国武器出口总量的55%,“在未来几年,巴基斯坦很有可能继续是中国的第一大客户。”报告预计。

  解放军后勤学院张礼军和国防大学李伟在本月初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军品的良好声誉是多年积累得来的。一是中国军售武器具有“价廉物美”的鲜明特色。以无人机为例,中国无人机性能先进、用途广泛,和西方国家产品相比某些指标更优,可价格只有西方产品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中国武器装备简单易用,质量可靠、维修方便,更加适合非洲军队及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中国武器平台的改进潜力也很大,很多武器平台能够兼容西方装备,购买国能迅速形成战斗力。中国在武器的售后服务以及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同样质优价廉。二是中国军工企业逐步打破了“门户之见”,注重引进他人的产品搞“捆绑销售”。而“军民融合”式发展使中国军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精尖研制体系已与西方接轨。中国还在多个重大项目上与他国进行联合研制、联合生产。三是中国武器出口不附加任何额外政治条件。

  与出口相比,SIPRI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降低对武器进口的依赖,2012年也显示出中国推出了一批国产的武器系统。与2003-2007年间仍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相比,从2008年截至去年,中国已经落到了印度之后,降低进口数量达47%。

  亚洲国家竞相强化海军

  就地区而言,亚太(包括大洋洲在内)的武器进口量在2008-2012年间引人关注,占到了全球主要常规武器进口总量的几乎一半(47%),而世界五大主要常规武器进口国同样全部来自亚洲,分别是印度(12%)、中国(6%)、巴基斯坦(5%)、韩国(5%)和新加坡(4%)。

  报告尤其提及了亚洲及大洋洲国家对于海军舰艇及战机订单的大幅增加。近年来,一些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制定或宣布了购买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计划,同时开始扶持能够在国土之外支持军事力量的战略系统。报告认为,去年“军火界”最引人注目的两件大事当属俄罗斯交付印度一艘核潜艇以及中国试运行首艘航母。

  “海上舰只、武器、战机及海陆两用的武器占据了该区域武器进口类别的绝大多数。”报告写道,“东南亚国家的武器进口总量增长了169%。”根据该报告,菲律宾进口总量持续走低,但有关战机、护卫舰及其他海军所用武器的订单或已签妥或仍在协商之中。而越南的进口总量增加了194%,未来几年预计会迎来交付高峰,其中包括2013-2016年度从俄罗斯订购的6艘潜艇。

  本地区东南亚国家和澳大利亚对购买潜艇所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特别引人注目。该机构称,在海上领土争端不断的背景下,本地区各国都在组建或强化潜艇部队。2012年,新加坡接收了数年前从瑞典购买的两艘二手“瓦斯特哥特兰”级潜艇中的第二艘;印度尼西亚海军在2011年则向韩国订购三艘1400吨级潜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确认计划购买额外的潜艇;泰国和菲律宾则确认将把潜艇入役纳入计划之中;澳大利亚除了正在购买中的大型水面舰艇和战斗机之外,还计划购买12艘先进的大型常规潜艇并从2012年开始与日本就后者的潜艇技术转让展开对话。

  能否就此认为亚太地区在海上已经展开了一场军备竞赛呢?Paul Holtom认为,就亚洲的武器采购而言,当然存在竞争因素。最近一些对潜艇的交付、订购以及计划有效地展现了这一点。“亚洲国家海上能力的重大升级,某种程度上也是被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延后了。与此同时,这一地区的确风云变幻,亚洲国家也能找到愿意提供这些海上武器的卖家。”他说。(早报记者 吴挺 实习生 苏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