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战略空军等不及运20 无奈采购伊尔476

2012年12月28日 09:13  东方网  微博

  由于受自身航空工业的制约,长期一来,中国战略空军缺乏更多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在此情况下,中国只能选择自国外引进这类飞机,而且只能选择俄罗斯的产品。如今,中国自行研发的首款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传闻已开始验证试飞,这是中国自行发展大型运输机的努力。而与此同时,据俄罗斯“航空门户”新闻网12月24日消息,俄罗斯“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厂宣布,首架伊尔-76MD-90A型运输机(伊尔-476)样机涂装已经完成,将于近期被送往莫斯科州茹可夫斯基空军基地进一步测试。与此同时,有关中国将采购40架伊尔-476的传闻也不时出现在相关媒体上,但尚未得到官方证实。那么,中国到底是优先从俄罗斯采购大批伊尔-476应急呢?还是耐心等待国产运-20早日下线呢?

  众所周知,2005年中俄双方签定了一项军售合同,中国将购买30架伊尔-76MD型运输机和8架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但后来,俄罗斯制造这种飞机的工厂出现了问题,该计划被严重搁置并导致最终流产。直到今年9月22日,俄罗斯重新改进的伊尔-476运输机成功首飞,这项采购合同才出现新的转机。

  尽管与伊尔-76相比,改型后的伊尔-476外观变化不大,但其内部进行了根本性地现代化升级改造。据称,该机安装了一套全数字飞行控制系统、玻璃驾驶座舱,以及4台新一代的PS-90A76型涡扇发动机,以及改进的“库普尔”-76M航电系统。改进后的伊尔-476在载重量、航程、经济型、可靠性等方面均有提高——最大起飞重量由190吨增加到210吨,最高运载能力达66吨,在运载50吨货物时飞行距离可达7000公里,比伊尔-76MD最大载重47吨时3800公里的最大航程提高不少。其对起降场地的适应能力将更强,可在并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机场上起降。特别是其货舱容积已由伊尔-76的235.3立方米增加到312立方米,已经考虑到现代许多武器装备体积大的特点,因此在运载诸如主战坦克这样的大型装备上,其运载能力相比伊尔-76已经大大改善。

  就在这种飞机试飞成功后不久,今年10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与“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厂签署关于采购39架伊尔-476型运输机的合同,合同总值达140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284.4亿元)。这是该机的第一个国内用户,而俄罗斯还同时希望,这种机型能够得到中国、印度、伊朗等传统用户的青睐。不过,印度已经和美国签署协议,开始采购美国更先进的C-17运输机,剩下来的国外客户只有中国有可能大批量采购,其他国家即便准备从俄罗斯采购,数量也不会很多,加在一起也很难超过十几架的水平。

  目前,伊尔-476试验用样机正紧张试飞,批生产型将于2014年开始交付。如果按照生产初期每月一架的生产速度,那么,“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厂仅仅是完成俄空军的订单,就会生产到2017年。如果中国选择批量订购这型飞机,那么,最早将会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开始接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交付完成该订购计划当在2020年左右。而此时,近几天刚刚开始试验的中国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相信也早已开始进入批量生产状态。

  中国运-20作为以大飞机名目发展起来的国产机型,其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期望。据报道,当年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在参观该机的研制现场时说,“应该在成熟技术及中国创新性技术的基础上建造重型运输机”。因此,预计该机很可能在伊尔-76MD飞机的基础上建造而成,不过中国可能修改了机身空间和布局,而且还使用了进口的俄罗斯功率更大的新型发动机,并且在设计研发过程中,中国得到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专家的直接帮助,因而总体性能肯定超过了伊尔-76。不过,该机结合中国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进步如超临界翼、综合航电、复合材料及加工、涡扇发动机等方面的进步,因而具有很多中国特色。

  由互联网披露的中国运-20重型运输机的模糊图片来看,该机采用了传统布局,大展弦比机翼,前缘后掠角24度,悬臂式T形尾翼,三点式起落架。据推测,运-20原型机将使用中国不久前从俄罗斯进口的D-30KP2发动机,其推力公认略有不足。中国曾经有意采购俄罗斯最新改进型伊尔-476运输机使用的PS-90发动机,但没有如愿。

  据称,运-20将由三名机组人员操控,其最高载重量为66吨(C-17运输机的运载能力为75吨,伊尔-476也为66吨),机身长47米(C-17为53米,伊尔-476为49米),翼展45米(C-17为51米,伊尔-476为50.5米),机翼面积为310平方米(C-17为353平方米,伊尔-476也为310平方米),机高为15米(C-17为16.8米,伊尔-476为14.7米),最大起飞重量略高于200吨(C-17为279吨,伊尔-476为210吨)。就此数据来看,基本上均已超过伊尔-76,和改进后的新机型伊尔-476差不多。但是,预计在航空发动机上,中国运-20使用的很可能是进口的较老型号D-30KP2,而伊尔-476使用的是较新的型号PS-90A76型涡扇发动机,因而中国运-20在推力上将会比伊尔-476逊色不少。但目前国内在涡扇-10(WS-10A)的基础上,正在积极研发涡扇-20(WS-20),未来批生产型上,才有望装备后者,也才能显著提升该机的飞行性能。

  现在,中国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刚刚展开了地面试验,或在春节前后才能进行验证飞行,如果一切顺利,也要进行至少3年的试飞验证。如果要进入最后的试生产状态,这个过程可能在5年左右,也就是说至少在2017年前,中国空军还得不到这种大型运载平台。正因为如此,在等待国产大运输机的急迫心态下,在采购俄罗斯最新的伊尔-476也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中国今年被迫选择从俄罗斯空军采购了10架返修的伊尔-76运输机来应急。

  可是,如今已经开始大步进行战略空军建设的中国空军,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同时,将要执行更多国际任务的中国运输航空兵,比如海外维和、人道救援以及撤侨任务等,其对大型战略运输机的需求将更急迫,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发展,也十分需要中国运输航空兵具备在最短时间内将多个旅或师级作战编制机动运输至世界上任何敏感地区的能力。

  因此,补充和扩大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在俄罗斯的伊尔-476运输机缓不应急的情况下,特别是国产的运-20已经几近和伊尔-476处于同步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再花费巨额军费引进国外同类型机型并不是最佳办法。而且,就俄罗斯的交货时间来看,现在签订订购合同也会等到4~5年后才能生产,这和中国国产运-20的交付时间雷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盲目进口俄罗斯飞机作用就不大。除非中国迫不及待,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迅速飙升的情况下,对大型军用运输机求之若渴,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拥有大批大型军用运输机,那样,就必须采取国产和采购同时进行,才能满足自身的强大的需求。

  如果中国要建立战略运输空军,那么,就必须具备可以快速投送成建制部队的能力,因此,保守的估计应该装备100架以上的大型军用运输机。按每架战机能够一次性运载150人计算,这样规模的运力能够迅速运送15000名士兵,也仅是一个师的规模。如果是重型装甲师,那么,或许运力还不太够用。

  此外,同样强劲的需求还来自迅速扩张的空军辅助机种,比如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机、电子战机以及特种任务载机。以中国空军现有的第三代战机数量,应该配备至少30架空中加油机,才能适应一场中等强度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同时,目前仅有的4架空警-2000预警机也满足不了需要,至少应该为每个军区配属最少4架,这样再加上海军三个舰队,那么总需求也会达到36架(已有的4架仍配属南京军区不计入,空警-200配属到军级部队)。而大型空中电子战机,应该为每个军区和舰队配属2~3架,这样算起来也会有20多架的需求。以上总起来看,对于大型特种任务运输机的需求大概是90余架。

  所以,日渐崛起的中国空军,亟需要数量很大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而仅仅依靠还处于发展中的运-20显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因而,在不放慢国产机型发展的基础上,适当采购一批俄罗斯的伊尔-476型运输机,应该是无奈的选择。此前与俄罗斯签订的购机合同,不但要认真落实,而且还应该对俄罗斯的交货时间提出更快的要求。在2017年左右俄制伊尔-476型运输机装备中国空军后,不但可以满足中国空军对特种任务飞机的急迫需求,而且还可以解决国产大型运输机生产初期产量低的问题,从而为国产大型运输机的技术完善争取时间。

  因此,中国空军近期不但要加紧国产运-20运输机的试验和加速定型,更要尽快与俄罗斯达成采购的协议,力争两者都不放松,从而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得中国空军得到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大批大型军用运输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