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决定采购法国“阵风”战斗机,成为英印两国“撕破脸”的导火索。
英国政府本月中旬宣布,从明年起,对印度的直接财政援助将每年削减2亿英镑,并于2015年彻底终止。其后,英国将把对印援助重点放在贸易、技术、医疗等方面,且把每年的援助拨款降至2800万英镑,是目前预算的10%。
这成为印度独立近70年后与英国关系的新转折点。在英国看来,“印度已经毕业了”。可这对昔日的殖民地和宗主国,如今又面临着怎样的新纠葛。
百亿英镑战机订单成“导火索”
印度一直是接受英国援助最多的国家,近3年,英国平均每年的对印援助就达2.8亿英镑。2010年,这一数字更高达4.21亿英镑。
但印度似乎并不心存感激。据英国媒体披露,2010年时任印度外长拉奥表示:英国过多地“对印度的贫困进行负面宣传”,“他们的印度扶贫计划给印度带来了负面形象”。
今年3月,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又在头版头条爆料称,印度财长穆克吉去年8月曾表示,“英国援助的这点钱跟我们的发展投入相比,就像一颗小小的花生米。”事实上,每年2.8亿英镑的援助只相当于印度GDP的0.03%,还不到印度政府食品补贴和农村就业计划支出的2%。
此言一出,立刻激起英国民众的不满。《星期日泰晤士报》今年的一次调查显示,69%的英国民众认为,英国应停止对印援助,“印度已富有到可以进行太空计划,且亿万富翁人数是英国的3倍。”
终于在今年2月8日,一纸价值百亿英镑的战斗机采购合同,成为两国“撕破脸”的导火索。
当时,英、法两国同时向印度出售战斗机。英国人认为,多年花大力气援助的“小兄弟”一定会选择自己。2011年,英国国际发展部大臣米切尔执意要向印度再提供11.2亿英镑的援助,用于“创造社会财富”、教育、医疗、安全治理、解决贫穷和饥饿、能源改革等方面。当时他就透露,这是旨在寻找机会向印度出售“台风”战斗机。
没料到,印度人一转身就给法国人抛去了橄榄枝,还盛赞合作为“法兰西之吻”。
英国上下对此大为光火,媒体口诛笔伐,认为援助印度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印度人也不甘示弱,马上要求政府立即拒绝英国援助,毫不留情面地回击了英国人的“傲慢与偏见”。
英国“打肿脸充胖子”?
目前,英国国内经济委靡。财政部称,仅2012年,英国政府就需支付476亿英镑的债务利息。为此,政府不得不勒紧本国人的裤腰带,不断削减社会福利保障开支。
在此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对外援助是在“打肿脸充胖子”。记者查阅发现,除印度外,英国国际发展部还援助了其他国家:比如,在2007年至2011年,越南就总共得到英国5000万英磅的无偿援助;尼日利亚2009年接受的无偿援助为1.1亿英镑;加纳2007年则接受了约3140万英镑的援助。大手笔的援助对今日的英国来说,无疑已成负担。
而英国对印度的态度,即使到了今天,似乎依然透射出曾经的“宗主国”情结。2010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印时就强调,两国拥有“共同的历史”。
“英国人觉得如果向印度提供援助,就应该获得一些利益。”印度情报部门前主管索德说。近20年来,英国的对印援助被看做是交易“筹码”,战斗机合同在英国引爆的责难,正是鲜明表现。
更何况,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现已超过英国。“印度已有了自己的对外援助项目,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发展计划。”英国保守党成员彼得·鲍恩说。
印度真的毕业了吗?
印度人认为,英国停止援助是印度走向成熟、经济实力得到承认的表现。“援助代表过去,贸易代表未来。”印度新任外长库尔希德说。
近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发展,不但与中国、巴西、俄罗斯一起名列“金砖四国”,还是英国第三大外来投资国、英国在欧盟之外最大的出口市场。然而,印度真的“毕业”了吗?
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经济增速跌至2003年来的最低水平。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认为,印度可能成为首块“褪色金砖”。欧美主流媒体的大标题也开始用《印度故事已结束》、《再见,不可思议的印度》等来唱衰这个国家。
国际慈善机构“拯救儿童”负责人阿里埃女士说,虽然印度的进步引人注目,但2011年仍有160万儿童夭折,占全球死亡儿童总数的四分之一。
根据英国国际发展部的数据,援助印度项目每年能拯救1.7万人,自2005年以来,项目已帮助印度230万穷人脱贫。该部门官员邓肯说:“如果终止援助,将意味着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的印度穷人死亡。”
此外,英国《每日邮报》称,约有85%的援助资金因贪污而流失,并未收到应有效果,“这使印度的贪腐者更加脑满肠肥,穷人依旧穷困潦倒。”印度反贫穷组织负责人莫拉说,“援助资金不能改变现有的僵化体制……如果不意识到问题根源,援助不能对印度造成任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