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步兵炮是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营属野战火炮,主要为步兵提供一线火力支援。侵华战争期间,该炮几乎参与了日军所有的地面战斗,而在敌后坚持斗争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则依靠缴获的少量九二步兵炮,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战例。
奇特的“大队炮”
1928年11月,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奉命为步兵大队(营级)研制新式平射曲射两用炮,专门对付坚固阵地、机枪火力点及轻型装甲车辆。1932年7月6日,新炮正式定型,因当年按照日本神武纪年是2592年,故命名为“九二步兵炮”,此后大阪和名古屋的陆军兵工厂总共生产约3000门。按照日军编制,每个步兵大队纳编一个装备2门九二步兵炮的小队(排级),所以步兵炮又称为“大队炮”。
九二步兵炮炮管长0.79米,口径为70毫米,炮全重216千克,射速10发/分钟,最大射程2785米。该炮可采用车辆、畜力、人力拖曳或分解运输,但由于日军机械化程度不高,通常采用畜力或人力运输。采用人力机动时,只需两名士兵就能推着火炮到处跑,或者分解成大小10个部分,由10名士兵背负运输。
九二步兵炮可使用高爆榴弹、照明弹、烟幕弹等弹种,其中最常用的高爆榴弹重3.81千克,杀伤半径22米。炮弹装在箱子里,一箱5发,一匹驮马可以驮载4箱,一名士兵可以扛一箱。一般情况下,一个炮班携带20发炮弹,打完后就必须回去补充弹药。
抗日武装夺炮用炮
1940-1944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侵华日军为了彻底摧毁占领区内的抗日根据地,沿交通线大建碉堡,企图用“囚笼政策”困死抗日武装。特别是在华北地区,敌我斗争的样式就是“敌人设据点,我军拔据点”。所谓“据点”,实际是日伪军以少量兵力驻守的砖石或土木结构炮楼,其墙壁虽然不厚,但子弹是打不穿的,日伪军敢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设立炮楼这样的高大工事,就是欺负抗日武装没有火炮。
为了减少伤亡,抗日武装一直努力夺取日军火炮,增强攻坚能力。1941年1月8日,八路军在潘溪渡战斗中设伏歼灭日军1个中队,缴获九二步兵炮1门。日军丢炮后于1月15日发动反扑,深入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扬言要抢回大炮,但最终铩羽而归。这门九二步兵炮在此后的攻坚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八路军攻打山东多座县城时,都是用这门步兵炮打掉日伪军炮楼,大大减少了攻击部队伤亡。有时候,八路军甚至不用开炮,只要把这门炮摆出来,伪军就举起白旗投降了。
在江淮一带坚持敌后斗争的新四军也使用过九二步兵炮。1944年3月29日,新四军第48团在广德县杭村伏击日军南浦旅团一个中队,缴获1门九二步兵炮。日军南浦旅团为了寻回这门炮,居然厚着脸皮给新四军写信讨要,得到的答复是:“你们有本事就来拿,我们还可以较量较量。”日军后来又出动大军扫荡,还是一无所获。1944年10月,新四军用这门炮攻打白鱼埠据点,迫使据点内的伪军投降。如今,这门炮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兵器展厅的东大厅里,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抗战岁月。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