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内幕 遭满清使馆绑架装木箱

2015年12月10日 11:15  新浪历史  收藏本文
资料图:孙中山在伦敦 资料图:孙中山在伦敦

  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至今仍有被史学界公认为悬而未解的谜团:孙中山是被绑架进清朝驻伦敦公使馆?还是自投罗网?伦敦蒙难对塑造他的英雄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破译”这个谜团。一个从未披露过的孙中山伦敦蒙难史实真相。

  孙中山被绑架入清使馆

  1895年兴中会组织的广州起义失败后,满清政府把孙中山看作心腹大患,以1000两花银作为重赏通缉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孙中山十分镇定地把没有被捕的革命党人遣散完毕后离开广州。

  1896年,孙中山来到英国伦敦。他满怀激情,远涉重洋,考察欧美各国的社会、经济,寻求救国真理。10月1日,孙中山到达伦敦后,受到他在香港学医时的老师詹姆斯·康德黎一家的热情接待,并被安排在康德黎寓所附近的葛兰旅馆住宿。孙中山几乎每天都要到康德黎家里造访。

  10月11曰,一个晴朗的星期日上午,孙中山照例从旅馆出来徒步到康德黎家去。途中,三个中国人故作友好姿态向孙中山攀认同乡,并且邀请孙中山去他们的寓所“抽支烟,聊聊天”。孙中山一再婉言谢绝,但这三个家伙死死缠住不放,当走到伦敦西一区波德兰街49号清政府驻英公使馆门口时,孙中山被他们强行挟持推进使馆内。

  原来,早在孙中山踏足英国的一刻起,大清国已派了一位私家侦探贴身跟踪他的一举一动,并即时汇报大使馆。有趣的是,该侦探时常在星期天早上失去跟踪目标,并在记录上写着“伦敦大雾,目标不见踪影”。

  20英镑收买英仆传信求救

  孙中山被囚禁在公使馆三楼一间窗上装有铁栅栏的小屋里,门上上了几道锁,日夜都有人看守,完全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成功诱捕孙中山后,公使馆根据满清政府的密电,花了7000英镑的高价租了一条两千吨的轮船,还造了一个大木箱,计划在几天后把孙中山装在木箱内秘密押解回国处死。

  据史料记载,当时掌握公使馆大权的英籍参赞哈利德·马凯尼对孙中山威迫利诱,企图从他那里了解其他革命党人的行踪。但是,身陷囹圄的孙中山大义凛然,临危不惧,严词拒绝了使馆的一切要求,使他们的阴谋诡计一一破产。

  被囚禁期间,孙中山曾数度传书出来,而帮他送信的是在清使馆工作的一个英国仆人。一开始,孙中山请求他帮忙,仆人死活不答应,于是孙中山悄悄递给他20英镑,见钱眼开的仆人这才马上把孙的亲笔信秘密送到康德黎家。在信中,孙中山直言:被拐在大清国的大使馆中,大清国想把他偷运回国,清算他在广州起义的“叛逆之罪”。

  得知传信成功后,孙中山很兴奋,他对该英国仆人许诺“你再替我送信,我出去后给你二千英镑!”,于是,仆人又陆续给孙中山送了几封写给康德黎的秘笺……

  成轰动国际的绑架案主角

  按照英国当时的法律,未经英国政府的许可,外国使馆是不能任意抓捕人的。康德黎收信后为营救孙中山,奔走于伦敦各有关部门。一时间伦敦报界对孙中山蒙难事件的报道充斥着触目惊心的标题:“绑架”、“身陷伦敦”、“中国公使绑架事件”、“清使的非常行动”等。在媒体的炒作下,孙中山成了一宗“轰动国际的绑架案的主角”。

  为防止满清使馆提前行动,康德黎还雇了私人侦探,密切注视使馆的一举一动。10月22日英国《地球报》以《惊人的消息——反叛者在伦敦被绑架》为题,首先披露了孙中山被满清使馆抓捕这一事实。接着,伦敦其他各报纷纷转载,此事立即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引起了伦敦舆论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许多同情中国革命的伦敦市民聚集在驻英公使馆门口,高呼“释放孙逸仙!”的口号。在舆论和公众压力下,英国外交部不得不出面与满清使馆交涉。10月27日上午,满清使馆迫于各种压力不得已释放被非法囚禁了12天的孙中山。当孙中山从使馆出来时,聚集在街上的人群热情向他挥手致意,祝贺他获得自由。

  许多英国人致信孙中山表示祝贺,有一个名叫穆克伦的英国士兵甚至追随孙中山参加了后来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多次接见记者或投函伦敦报纸,揭露和控诉清政府绑架的卑鄙阴谋,并对英国朋友的同情和支援表示衷心感谢。

  伦敦蒙难没有吓倒孙中山,反而激起他更加积极斗争的热情。在被释放的第二天,他在《致伦敦各报主笔函》中坚定地表示:“我对立宪政府和文明国民意义的认识和感受愈加坚定,促使我更积极地投身于我那可爱而受压迫之祖国的进步、教育和文明事业。”随后在英国的一次谈话中,孙中山更明确宣称:“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决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人民的起义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伦敦蒙难之后,孙中山的名声大振。当时的报纸称孙中山为“汉族中之杰出者”、“历史中之重大人物”。在香港出版的《德臣西报》,一年前还把广州起义失败归咎于领导人,主张今后中国的任何革命举动都要由西方来指导,而现在却发现,孙中山是土生土长而又无愧于自己民族事业的领袖,是唯一把对形势的充分了解和不顾一切的勇气结合起来的入。孙中山从事的革命事业,由此得到更多外国朋友和海外侨胞的同情和支持。

  孙中山在次年写的《伦敦蒙难记》中说:“予之知有政治生涯,实始于是年;予之以奔走国事,而使姓名喧腾于英国之口,实始于是地。”

  孙中山脱险后,不顾满清使馆雇佣的侦探日夜监视,继续在伦敦居留了近一年。他经常到大英博物院等处博览群书,潜心研读,进一步接触了政治、外交、法律、经济等方面的资产阶级理论著作,并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探索寻求救国之道。孙中山还察看贫民窟,学习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与旅英的俄国爱国者交换对两国革命的看法。

  有研究资料分析,孙中山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对他的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后来在谈到这点时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其朝野豪贤。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既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又是卓越的革命实践家。为了实现中国的自由、独立和富强,他不辞辛劳,奔走颠簸,几乎跑遍整个世界。在孙中山致力于革命的40年当中,约有一半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从南洋群岛到欧美大陆,从檀香山、横滨、东京到纽约、伦敦、巴黎……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有人已作过统计,孙中山先后在14个国家和地区旅行、活动和生活过,一生四次横渡太平洋,四次横渡印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四次到英法、六次到越南,九次到新加坡,四次到马来西亚,两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航海达到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其中的英国伦敦蒙难,就是孙中山在海外奔走颠簸中的一次惊险离奇遭遇。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孙中山 英国 满清使馆 绑架 蒙难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我国将试点小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
  • 体育科比11分湖人加时负 哈登42分火箭擒奇才
  • 娱乐曝郭富城曾秘恋气质美女 移情网红分手
  • 财经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获国务院通过
  • 科技本来便利现监管漏洞 屡次配送过期食品
  • 博客演员刘涛:丹麦遭遇盗窃惊魂24小时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体校艺校课外班易发性侵案 教育盛典
  • 育儿北京单独二孩申请数破5万 要二孩准备啥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