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报》网站12月1日刊登了对美国权威专家马修·奥尔森的采访文章。作为美国全国反恐中心前主任,马修·奥尔森曾协调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部门和五角大楼以及联邦调查局之间的合作。摘译全文如下: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奥尔森谈到了欧洲的安全漏洞、爱德华·斯诺登、关塔那摩丑闻和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正确战略。
德国《商报》记者问:巴黎恐怖袭击刚刚过去,情报部门的老兵们就已经要求撤销国家安全局信息泄露后决定实施的数据保护改革。这种做法遵从“不要浪费任何危机”的格言吗?
马 修·奥尔森答:巴黎发生的袭击以及我们在中东和欧洲随处可见的事情表明恐怖主义威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尤其与“伊斯兰国”组织的崛起紧密相关。这要求重 新调整自由和数据保护同安全和信息获取之间的平衡。我们必须持续适应,因为我们要处理一种非常多变的威胁态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问自己愿意赋予政府 多少行动权,以便在危险发展成恐怖计划之前识别它们。
斯诺登文件被IS利用
问:您对爱德华·斯诺登有何看法?他在欧洲被称赞为英雄,却被美国政府视为叛国者。
答:我丝毫不怀疑国家安全局的信息泄露降低了我们的安全度。这些文件给恐怖分子提供了指引,告诉他们如何摆脱美国和我们的欧洲盟友的监控。当然恐怖分子一直试图抹去自己的痕迹。但斯诺登泄露的文件公开了我们侦查工作的源头和方法。
问:您在这一点上为何如此自信?
答:我们不久前刚刚在战区扣留了一份“伊斯兰国”组织的文件,那是一份极其详尽的长达30多页的通信加密手册,介绍了必须使用哪些手机应用程序以及如何使用。
问:位于硅谷的IT企业试图通过所谓防监听的新通信产品恢复因国家安全局丑闻而受损的形象。
答:新的加密技术是一项巨大挑战。对数据安全有合理兴趣的绝大多数正直公民非常喜欢这些技术。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负责人指出,这些技术也被“伊斯兰国”组织恐怖分子利用。这里也涉及找到正确的平衡。我们必须寻求与硅谷企业对话。
问:国家安全局丑闻不仅把对网络用户的大规模监控公之于众,而且也把对默克尔总理等德国政治家有针对性的间谍活动公之于众。您担心信任缺失阻碍跨大西洋合作吗?
答:我们需要紧密的安全合作,正好是现在。我的印象是,尽管这一丑闻对跨大西洋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可以修复的。我们的关系一直很稳固,现在也是这样——尽管发生了泄密事件。
情报信息交换很重要
问:为了将来更好地做好准备,欧洲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答: 现在非常关键的是,欧洲人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分享各国的情报信息。尤其是来自叙利亚或去往叙利亚的人员的身份。不管涉事者拥有哪国国籍,欧洲人应交换所 有情报。当一个法国人前往叙利亚时,德国情报部门必须知道。只有这样,当他在欧洲其他地方再次出现时,德国情报部门才能识别他。
问:以美国为榜样?
答:9·11事件后,我们除信息交换外也加强了边检。我们搜集了计划发动袭击的海外人士的信息,并非常快速地在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之间交换这些信息。因此,我们成功地克服了警方和情报部门之间的信息鸿沟并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安全联盟。
问:“伊斯兰国”组织的威胁和“基地”组织的威胁有区别吗?
答: 一方面,两个团体之间的相似度当然很高。“伊斯兰国”组织发源自“基地”组织的伊拉克分支,它们均根植于乌萨马·本·拉丹的思想。另一方面,“伊斯兰国” 组织具有将自身与其他“基地”组织分支区分开来的特点。第一,他们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控制了广阔领土。第二,他们通过石油交易获得巨额资金。第三,宣传的质 量,这一点让美国反恐专家感到尤其不安。“伊斯兰国”组织处理在线网络的技巧让它得以发展出远远超出中东后撤区的影响力范围,并因此为发动袭击招募新兵。 这是一种我们在“基地”组织身上从未见到的能力。
加强空袭弊大于利?
问:因为您提到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宣传:关闭关塔那摩监狱或许会是一个好的开端。“伊斯兰国”组织展示身穿橘色囚服的犯人,这不是偶然。
答: 是的,是时候关闭该监狱了,而且早就应该关闭它,但很难——出于内政原因,但也因为关塔那摩监狱关着一方面不能受刑事法庭审判、另一方面又过于危险以至于 不能被释放的人。只要这场冲突延续,也有为数不多的囚犯将继续作为战俘被监禁。这不会让关闭该监狱变得简单,但有选择。我相信,在奥巴马总统剩余任期内有 可能关闭关塔那摩监狱。
问:西方是不是也必须正视沙特阿拉伯?通过传播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教解释,该国为“伊斯兰国”组织等团体铺设了意识形态温床。
答:我坚信,我们反恐战略的一部分内容也必须是向中东国家政府施压,让它们在自己的国家严厉打击输出极端思想且通过所谓慈善捐助支持恐怖组织的人。
问:正好也存在于美国的针对难民的尖锐言论有利于“伊斯兰国”组织吗?
答:绝对是。美国的反伊斯兰言论是无耻的——也因为“伊斯兰国”组织从中获益。该组织试图挑起西方和所有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