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主席动身访问英国前夕,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大伟赐稿观察者网,呼吁中国与欧盟在双边贸易、“一带一路”和数字经济上全面深化合作,形成中美欧铁三角,支撑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观察者网独家翻译,以飨读者。】
欧洲的一体化和中国文明的复兴都是复杂而不可逆转的,它们是当前时代最具深远意义的变化因素。睿智地阐述这两大进程,不仅有助于中欧之间相得益彰,更将从根本上为人类共有的地球村带来增长与稳定。
过去,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与其他权力中心之间的动态相比并不突出。要扭转这一趋势,中欧双方应强调欧亚纽带的丰富性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今年正值欧盟与中国建交40周年(观察者网注:1975年中国建交的对象是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正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契机。
四十年前,当欧共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时还只有九个成员国,当时的大背景还是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四十年间,欧亚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崩溃一年后,欧盟成立,如今它已拥有28个成员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共同体;而作为新的全球经济动力核心,中国正在越来越多极化的全球体系中逐步恢复其中心地位。
去年,中欧之间双向交易价值达4670亿欧元,北京和布鲁塞尔的经济相互依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欧盟是中国的头号贸易伙伴,而对欧盟来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作为经济互动的补充,中国与欧盟之间进行广泛的对话,话题范围包括知识产权、城市化、环境以及人民之间的密切交流,与此同时,《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以及未来有希望达成的中欧投资协议都给人一种印象,即双方在精心培育极具活力的伙伴关系。
然而,我们在正确评价现有成绩的同时,不应忽略两个地区内部的变化,这些变化已经在影响着中欧看待彼此的方式。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十年前,欧盟无力解除陈旧的对华武器禁运;也未能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上实现与中国合作。布鲁塞尔方面往往很难实施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
在开展全球外交的过程中,北京方面认识到一个事实:即在可预见的未来,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将无法真正独立地施行其外交政策。
如果说缺乏凝聚力已经削弱了布鲁塞尔权力的有效性,那么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怀疑主义的崛起进一步伤害了欧盟发起行动的能力。在这种内在局限性的影响下,欧盟似乎越来越不起作用,因此美国成为了中国在战略问题上的主要对话者。在与欧洲相关的问题上,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关系重新活跃起来,这自然是德法英意等欧洲大国乐于见到的结果,却导致了布鲁塞尔的没落。
贸易在中欧经济关系中居主导地位,中欧贸易总额的30%是中德贸易,而中德商贸关系又相对平衡,所以欧亚之间的洲际交流没有受到重大纠纷的负面冲击。柏林和北京之间的特殊关系可以说是中欧关系的稳固锚点,但它过于耀眼,使中欧关系相形之下越发显得黯然失色。德国作为欧洲的领导者已是不情不愿,它不会超越欧盟的边界,热心地为欧亚洲际交响乐担任指挥。
中欧之间不仅贸易规模庞大,欧元自流通以来更是得到中国大力支持,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最深重的时刻,北京对欧元区的信心从未动摇,这些因素造成中欧关系的严重失衡:经济金融领域关系十分紧密,而政治战略合作却几近于零。
如果布鲁塞尔不能真正崛起为独立的政治权力中心,那么欧盟对中国的看法也将发生变化。在东面,欧盟关切乌克兰局势,及其对欧俄关系的影响;在南面,欧盟担忧政治失序将带来更大的移民压力;在内部,欧元区的脆弱性给欧盟带来挑战;再加上英国脱欧公投的不确定性,布鲁塞尔方面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或许将不再把中欧关系列为优先考虑的事务,此外,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将间接巩固布鲁塞尔“重返欧洲”的倾向。
对于欧盟来说,降低中欧关系优先级将是个巨大的错误: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并未改变长期趋势,欧洲战略家们应牢记一点,即到2050年时,中国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中欧关系要获取新动力,贸易便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探索数字丝绸之路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方面,中欧投资协议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中欧也可以通过逐步相互开放市场带动贸易增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将给12个环太平洋国家带去贸易便利,中国已与其中部分成员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将间接从跨太平洋经济交流中获益。
欧盟和美国正在就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进行谈判。在深化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贸易交流的同时,中欧双方应该启动谈判,掀开欧亚大陆经济交流的新篇章。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但成为了“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为欧洲出口商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本着增进欧亚大陆和印度洋互联互通的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为其全球外交行动建立了框架。在“一带一路”的愿景之下,北京和布鲁塞尔必须为中欧企业共建基础设施创造政治与金融条件。
除了丝路基金、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中国和欧盟还可以启动中欧新丝绸之路基金。
如果布鲁塞尔无法响应北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号召,中国将单独或与其他积极合作的伙伴追求实现其目标,欧盟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于一张经济和外交网络的边缘——而且这张网络完全是按照中国提出的条件设计和实现的。
中欧双方若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制定上紧密合作,将为非洲的活力与发展提供新的角度。虽然古代丝绸之路的两端分别是欧洲和中国,但“一带一路”却把亚洲远东地区和非洲连接起来。在许多中国高层领导眼里,非洲的未来充满希望。欧盟和中国必须协调各自的非洲政策,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亚欧非带来和平与繁荣。
谷歌和百度,推特和微信,YouTube和优酷,eBay和阿里巴巴,都是数字大发现时代的象征,它们为全球商业与政治增添了新维度。迄今为止,在电子世界探索未知领域是美国人和中国人,欧洲人一直处于旁观的位置,被动观望中美逐鹿数字领域。欧洲如果不甘于只作为中美两国数字产业的用户,它便必须留意硅谷的创造力,也要在“数字丝绸之路”上寻求与中国合作,以求产生增效作用。
2015年中欧峰会联合声明恰如其分地提及贸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然而更重要的是双方以果断行动兑现政治承诺。
在我们迈向有组织的多极化未来时,世界的长期稳定繁荣需要中美欧铁三角提供保证,无论是中美G2,还是传统的欧美西方联盟,都无法取代这种地缘政治的三脚支撑。但如果中欧伙伴关系不及欧美关系和中美关系有活力,那么铁三角将是残缺的。
更根本性的一点是,在中欧合作的背后,是两大古代文明的对话。在受到文明冲突威胁的世界里,中欧之间的协合作用将向世界展示,不同文化能够相互交融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在重新诠释古代丝绸之路的同时,我们对新丝绸之路充满期待,愿中欧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性交流,共同走向和谐未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