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第六届香山论坛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南海问题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开幕式上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主旨演讲上“即使在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也绝不轻言诉诸武力”的表态更是引起了民间舆论的轩然大波。
由于此前不久美国刚刚声称要派舰艇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以内水域以证实”航行自由“,范长龙的这一表态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军队对于美国这一行动的官方回应。对于看惯朝鲜痛斥”朴槿惠集团“、“普大帝”兵发叙利亚的许多中国网民而言,这种看起来充满妥协意味的外交辞令不过瘾也让人无法满意,不少人甚至从中读出了解放军“吃软饭、没骨气、纸老虎”的含义,对当代中国军人横加指责肆意评论。
且慢,开骂之前,我们至少要了解一下,范长龙上将这番话,是说给谁听的。
从香山论坛的级别说起
香山论坛的正式名称是“国际安全合作与亚太地区安全”论坛,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主办,从2006年起每隔两年在北京举办一次。前四届香山论坛的参加者主要是来自国内外的安全与防务研究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从2014年第五届香山论坛开始,邀请亚太国家防务部门领导人或武装部队领导人参加论坛,其会议等级也从此前的“二轨”升级为“一轨半”。
在外交领域,“二轨”代表着与会人员主要是透过学者、退休官员,交流的形式也以民间形式为主;“一轨”则代表着政府间的官方渠道进行的交流,包括现役军人,政府机构人员等参加的会议、论坛等。介于二者之间的“一轨半”对香山论坛而言,是一种官方化正规化的象征,也正是从2014年的第五届香山论坛开始,这一论坛才有了政府和军队间交流沟通的外交意义。
与上一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最大的特色在于参会的军方人士级别更高,尤其是16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参加论坛,更使其具备了相当重的国际意义。这16个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柬埔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东帝汶、尼泊尔、文莱、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老挝、蒙古国、菲律宾、缅甸、斯里兰卡——发现了没有,10个东盟成员国中除了泰国外全部参会,这也使得此次论坛有着浓郁的“中国-东盟”防长特别会谈的外交意义,加上与会各方中多国都关心南海权益等等问题,这次会议的会谈内容也好,会谈表态也好,都要照顾这些东盟国家的心态和感受。
说到这里,不少读者应该已经看出来了。没错,这次论坛的关键就在于这些东盟国家的防长,而范长龙的这番话,主要是说给他们听的。尽管这话看起来像是句态度和善甚至缺少原则的软话,但如果将这番话与中国和东盟之间在南海的力量对比综合起来,显然不是示弱那么简单。
整体来说,中国多年以前就在南海地区部署了比东盟国家都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准军事力量,目前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岛屿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让弱小的东盟国家对中国下一步的行动产生担忧。这时候,来自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绝不轻言诉诸武力”明显是对东盟国家的一剂定心丸。
当然,好几个东盟国家都非法占据了中国在南海的岛礁,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待这几个国家的长期策略就是主张双边对话,反对将争端国际化或者将无关国家拖入南海争端中,形成中国对东盟谈判南海问题的状态。当然要保持这样的状态,必须让那些与中国没有直接矛盾的东盟国家认可中国对他们不构成威胁,这时候要是刻意强调中国武力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反而会让东盟国家在威胁之下自动抱团,对双边对话解决南海问题形成障碍。
美国不是论坛主角
虽说范长龙的表态并不针对美国,但由于美国之前宣布要派军舰进入中国岛礁附近12海里以捍卫航行自由和无害通过,而之后中方除了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答复之外,并没有更进一步的回应,这使得人们自然地将这次的表态与美国的计划联系起来,才产生了网络舆论漩涡。
时间往前稍晚推进,今年5月,中美两国在香格里拉峰会上曾经就南海岛礁问题展开激烈的唇枪舌剑。双方在有关问题上互不相让、针锋相对。中国军方代表甚至各自准备了大把对美国措辞强硬的回应和抨击的材料。此后不久,中国海军舰艇在南海对仅仅试图接近建设中南海岛礁的美军P-8A反潜机施以强硬驱逐,更直白地以“走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同样还是在5月,中国海军“盐城”号导弹护卫舰对驶过这一海域的美国濒海战斗舰“沃斯堡”号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跟踪行动……单从中国军方的一系列言行便能看出,中国军队一直在全方位捍卫在南沙的主权,又怎么可能会在5个月后对美国的举动突然松口。
这其中的问题,可能还在于国内媒体错估了香山论坛的级别。尽管已经晋升“一轨半”,尽管号称“中国的香格里拉峰会”,但二者的真实级别差距甚远。在香格里拉峰会上,中方代表团团长是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上将,而美方代表团则由美国国防部长卡特领队,可谓棋逢敌手级别相当。反观今年香山峰会,尽管美国也派出了官方代表团参加了此次香山论坛,但其团长仅仅是一名准将军衔的美国驻华武官(军衔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大校)。而且,如前所述,论坛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更趋主流。认为范长龙上将会在论坛上不顾这些背景,公开向一位美国准将“放软话”,显然是脱离现实的幻想。
虽然这些理由都显而易见,但为什么那么多媒体和公众都更热衷于跟着错误的结论去抨击解放军呢?
阴魂不散的“冷战思维”
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在抨击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府的某些作为时,常常会用“冷战思维”这一定义。这种在冷战期间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思维模式,突出表现为:1、对手思维,急于树立新的敌人;2、绝对安全, 自身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仍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3、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把别国对安全的追求理解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4、强权政治,总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别国,不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5、用争霸史、挑战史来看待新兴国家,将它的发展视作对自己的挑战;6、推行渔翁战术,总是挑起争端,以从中渔利。
中枪的不只是西方媒体,其实还有不少内地媒体以及香港媒体,不管他们的记者跑得有多快。
当代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军事技术和军事外交的表现形式也千变万化,想要让公众彻底了解具体的现实是个极为困难的任务,许多媒体本身也限于专业能力,难以掌握现代国际关系中各种不同的细节情况。为了简化情景,他们往往会借助简单的范式来理解这一切。这时候,充满了非黑即白、好人坏人概念并具备高度对抗性的冷战思维便被人重拾,并用来解释几乎一切国际关系。仿佛中美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置对方于死地,而对如果不接招、不使出更加“激烈强硬”的回复,就要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
这种简单而幼稚的想法经由不成熟的媒体灌输给公众,又在公众中产生了同样单纯而粗暴的印象。这种印象的后果,便是媒体不得不继续按照这样的范式来解释各路消息,按照军人就该好战强硬、随时铁血,外交就该机智勇敢、舌战群雄,国家就该处处攫利、吃不得亏,世界就是你死我活的赤裸斗争的规则,将玄妙的国际关系编成一部内容紧凑、充满热血元素的章回体传奇小说草草对待,并自以为这种“简化”是看透了事物本质,从而将现实世界无可避免地歪曲理解。
笔者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人会继续因为解放军的这一表态无端指责中国军队,但只要这种冷战思维还在持续,也许受其影响的网友便难以真正看懂这个世界。(施洋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