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报》网站发表题为《半强大的超级大国》的报道称,“俄罗斯从未隐瞒过与叙利亚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根据双边协议,俄罗斯长期向叙利亚提供武器和军事技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俄最近向叙利亚提供武器为外界所知后作出上述澄清。据多家媒体一致报道,除枪支外,通过海运和空运抵达叙利亚的还有迫击炮、BTR-82A型装甲运兵车和“乌拉尔”系列重型货车。
报道称,否认、承认、淡化:克里姆林宫向公众通报叙利亚活动的策略让人联想到俄罗斯此前在乌克兰的行动,真实情况同样大多是被一点一点透露出来的。
俄罗斯对在叙利亚的活动保密令人意外,因为莫斯科不久前还强调了在中东建立反恐大联盟的必要性并且试图为承认叙利亚军队和库尔德人是反恐斗争的地面部队寻求必要支持。由此一来,总统巴沙尔将变成西方盟友,因此阿拉伯地区和华盛顿都不赞成这一提议。
莫斯科的政治学家菲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认为,克里姆林宫行动的目的是阻止恐怖分子向大马士革推进。他警告说:“叙利亚的首都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历史中心之一,是欧洲文明遗产的一部分。它的沦陷将象征着现代文明不可逆转地退出中东,同时给恐怖组织带来巨大的宣传效应。”
他幻想的叙利亚成功景象是“阿拉维派以色列”:一个受到外部支撑的国家,强大到足够抵抗原教旨主义者。莫斯科的看法其实完全正确,即单纯的空袭无法遏制恐怖组织,而是需要地面进攻。
报道称,克里姆林宫希望通过增强叙利亚军队尽力稳住结盟的巴沙尔派系的地位,以使其能在有关叙利亚未来的谈判(不管是按区划分还是成立过渡政府)中继续扮演关键角色,即便巴沙尔本人被迫下台。
报道认为,俄罗斯希望以此(如中东问题专家马拉申科的观点)强化其“即便不是超级大国,也是一个在世界不同地区捍卫国家利益的半强大超级大国”的地位。塔尔图斯的军事基地大概会被扩建。
此外,对巴沙尔的忠诚被莫斯科理解为是对俄罗斯作为可信的盟友形象的证明。唯有如此,克里姆林宫才能充当白宫的对立极并且寄希望于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赢得伙伴。
除此之外,俄罗斯激活反恐斗争也存在内政原因: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博尔特尼科夫介绍,目前有超过1700名俄罗斯人为恐怖分子卖命,并且在国内积极招募新支持者。
报道称,特别是对于高加索地区,恐怖组织的吸引力(随着原教旨主义者的每场军事胜利提高)依旧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叙利亚消灭这些武装分子要比等他们返回高加索后再防范恐怖袭击要简单得多。(编译/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