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货币干预让金融市场从传统的8月低迷中惊醒。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23日文章,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挂钩美元政策的惊人决定撼动了全球股市。人民币在8月11日至12日贬值3%,是自199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下调。
此次干预被普遍视作新一轮货币战的序幕。
中国7月份增长乏力,股市动荡,此番重新估价看起来正值给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打一针急需强心剂的完美时刻。
但世界其他国家却相当惶恐。流行的观点是,中国如今将带领世界陷入一个无法控制的“竞争性贬值”的循环,主要经济体将蜂拥窃取出口份额,输出通缩压力并抬高贸易壁垒。
如今,中国此举尘埃落定,但“贬值”似乎名不副实。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本杰明·科恩说:“中国的贬值微不足道。称人民币‘跳水’的夸大标题显然具有严重误导性。如果中国真想攫取更大的世界出口份额,难以想像其政策制定者会满足于一次这样小规模的调整。”
人们为中国的“真实”动机提出了诸多解释。许多人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是在故意制造假象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以便慢慢使人民币更具竞争力。
但最合理的动机也是最平淡无奇的。
中国一直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授予的官方储备货币地位。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目前由美元、英镑、日元和欧元构成。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其价值能够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这一直是将人民币纳入IMF货币篮子的先决条件。从汇率挂钩转向浮动汇率制,中国向让人民币成为官方全球储备货币迈出了渐进的头几步。
瑞士银行全球资产管理部门固定收入经济学负责人乔舒亚·麦卡勒姆说:“这与其说是一场货币战,不如说是一个货币和平礼物。如果中国想要获得较之于眼下的竞争优势,它会让人民币浮动,然后看着它暴跌10%或更多。即使中国那样做了,但如果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就不会有自重的经济学家称其为货币战。”
国内需求低迷和世界贸易萎靡不振,是发生竞争性贬值零和博弈的理想条件。但打响发令枪的不大可能是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22日文章称,人民币8月11日对美元贬值引起轩然大波。但中国并没有让人民币大幅贬值,也没有推动货币战争,至少目前还没有。中国所做的只是对人民币的价值和交易方式进行非常适度的调整。这些举措是对过去30多年来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的延续,是中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型过程中一个微小却重要的部分。
但中国选择出台这一最新举措的时机却有其具体原因。第一个原因与美国国内的普遍看法(即中国一直通过人为低估人民币来操纵货币)相反。市场认为,人民币过去(以及现在)都不算便宜。
人民币之所以没有进一步大幅贬值,是因为过去一周,中国政府遏制了市场的抛售潮,以阻止人民币进一步大幅贬值。
除了旨在提高人民币全球地位的长期目标以外,中国8月11日宣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还有国内原因:股市下跌、出口疲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调整。
人民币贬值也许有助于减轻国内政治压力,并改善中国与IMF等机构的关系。
IMF前中国事务主管、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说:“中国的做法十分明智。中国人民银行成功实施了一项对其至关重要的改革,而实施这项改革的方式不仅使其安抚了国内批评者,也避免了国际投资者的批评。”
简而言之,中国取得了一点进步,并为进一步改革经济和金融系统赢得了一点时间,它已走了很远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