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首次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式即将到来,国内媒体已经进入了“阅兵倒计时”模式。今年5月8日俄罗斯阅兵式前,几张“阿玛塔”坦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照片一度引起各国关注,而这次在中国大阅兵前,东风-5号导弹将再现天安门前的传闻,东风-41导弹的试射,以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第五次试飞,已经把各国媒体的视线吸引到了捍卫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东风导弹身上。
把酒祝东风!
不久前,关于东风-5导弹将时隔几十年后再次亮相天安门广场的消息传出,网络上大家已经开始猜测这次亮相的东风-5导弹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周一,美国著名“中国导弹试射新闻站”——《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按照其一般报道中国导弹试射消息的节奏,在试射后半个月左右,从五角大楼获得消息,报道了8月6日中国东风-41导弹首次分导式多弹头试射的消息(此前网上曾有人假托《灯塔报》名义传播这个消息,应该是“卧草党”网友所为)。周六一早,《自由灯塔报》突然放出消息,称中国在19日进行了第五次WU-14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试验,报道时间距离试射只有4天,可以想见这位“深喉”先生在给格茨记者透料的时候有多激动。该文称,五角大楼的“消息源”指出WU-14在飞行过程中首次试验了机动规避动作。
《自由灯塔报》记者比尔·格茨是关心中国军力发展的网友经常听到的一个名字,这位资深记者显然在五角大楼内拥有相当的人脉,逐渐变成了五角大楼内鹰派势力的传声筒。从东风-41试射和WU-14第五次测试两则消息传出来的时间对比,可以窥见高超声速试飞在这些满脑子冷战的“活化石”们心灵中造成了多大的阴影——相比之下东风-41导弹携带MIRV是属于“美国人假装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早已经有了”的技术,笔者之前报道过,有一些不被别人核弹瞄准就不舒服的美国将军们觉得,东风-41的MIRV或许让他们感觉更“安全”些。但高超声速导弹不一样,美国人现在对这东西有点心理阴影。
美国人对高超声速试飞的阴影当然来自他们自己几次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试飞的失败,同时他们对俄罗斯的高超声速导弹试飞的评估一样也是“至今为止尚未有成功记录”——相比之下美国人至少成功过一次,就是那次著名的陆军AHW飞行器击中夸贾林群岛靶场的试验。
关于高超声速试飞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著名网络航天科普作者KKTT的博客上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再赘述。仅就此前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出现的一些错误说法加以更正,由于写作相关文章时获得的资料有限,错漏难免,望读者原谅。
首先,对于高超声速滑翔器而言,初始速度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指标,因为这种飞行器在其滑翔过程中是不能通过自身的发动机系统重新提升速度的,只能依靠较好的升阻比特性在大气上层特定高度层高速滑翔。所以如美国HTV-2、航天飞机这类能够滑翔上万公里的飞行器,其初始速度都要达到20倍声速以上。而在滑翔过程中,根据热防护技术水平等技术能力,其速度下降速率也是不同的。对于航天飞机而言,末端速度会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以便着陆。而对于高超声速导弹来说,只要把速度控制在让导弹自身不至于烧毁、自身能够制导的水平即可。
而比HTV-2这种20倍声速滑翔器技术难度稍低一些的,则是类似美国陆军AHW这一类的飞行器,其初始速度在14马赫左右,飞行中速度下降到10倍声速左右。这个档次的技术是目前中美俄研制实用化高超音速滑翔器的主要目标,因为它更具工程学上的可行性。WU-14就是属于此类产品。
至于WU-14的基本外形,笔者曾根据相关论文认为应该是接近HTV-2的升力体外形,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恐怕不能做如此的断言,或许类似AHW的带翼面旋成体可能性更大一些。
最后,KKTT在他的文章里提到,有些文献中提到的“增程”作用,实际上并不明显。由于高超声速滑翔器的结构和控制比传统的弹道导弹弹头更加复杂,携带同样重量的战斗部,高超声速滑翔器很可能要比传统弹头重,因此同样的助推载具投掷高超声速滑翔器时关机速度就要低一些,从而抵消了BGV远距离滑翔带来的增程效果。
不过关于这一点,笔者还有疑惑,因为美国在试验AHW飞行器的时候,其最近发射失败的一次当中就计划使用“北极星”导弹为基础的火箭将AHW飞行器发射到6000公里距离外,而“北极星”导弹原本的射程为4600公里,这样看来高超技术的增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那次试验中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了,所以也没办法知道这样的增程效果是否能够实际实现。
而在我国的高超声速滑翔试验中,最近的第五次试验飞行距离最长,达到1500公里(并非美方相关报道中的2000公里左右),根据报道,其飞行方向指向我国中段反导试验基地。也就是说,美方所说“观察到规避机动动作”的说法是有可能的。
但目前关于WU-14试验飞行器最终可能发展成什么样的武器,究竟是作为东风-26中程导弹的战斗部,用于执行“区域拒止”作战,也就是打航母和各种高价值地面、海面目标;还是进一步发展成射程上万公里,安装在东风-5和东风-31、41导弹上面,作为突破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杀手锏”。这确实还很难推测。
不过由于WU-14的飞行试验全部是由长征-2号火箭发射升空,而东风-5导弹和长征2火箭基本是系出同源,那么合理的想象之一就是它或许最终会发展成可供洲际导弹使用的弹头,尽管它实际并不会延长多少导弹的射程,但由于东风-5导弹本来射程就足以覆盖美国全境,用了高超声速技术的弹头显然可以大大提高这种年事已高的导弹的突防能力。
关于本次阅兵的东风-5导弹,目前传闻都倾向于认为这是东风-5B导弹,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如果是那样,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它的头部,如果是一个巨大的浑圆型或者近似于圆柱型的样子,那就可以判断这枚导弹可能是东风-5B,或者更新型号的导弹。而如果它仍是和1984年时一样的锥形头部,那么这可能就是党和人民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对这位在风波诡谲的日子里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老兵”的“致意”了。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本周中国公开了“冯如奖”提名名单,其中就包括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专家王振国,并提到“超燃冲压发动机及其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这短短的一句话,意味着美国此前自以为远远领先于中国的X-51A超燃冲压发动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验证飞行器其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领先,中国很可能已经进行过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空中试验。
从上述新消息来看,中国在高超声速武器技术方面,与美国是处于总体“并驾齐驱”水平,实际工程应用方面,由于中国已经积累了5次飞行成功经验,可能还要比仅成功过一次的美国更高一些——毕竟航天飞机和X-37再入阶段的高声速飞行的减速过程与高超声速导弹完全不同,可能并不能为导弹研制提供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不论如何,在本周这个喜讯频传的日子里(虽然喜讯都是“出口转内销”,让人有些好笑),我们还是把酒祝“东风”:感谢他们对人民安全和世界和平的贡献!我们满怀期望等待着,9月3日将通过天安门广场的6个方阵,7型“东风”导弹的正式亮相!(作者署名:席亚洲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