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南海冲突,中美仍积极对话”,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3日起在华盛顿举行。美国国务卿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将共同主持对话。此次对话在习近平主席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进行,而9月的高层访问也将成为奥巴马任内最后一次实质性的中美对话,因此被认为“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21日,汪洋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呼吁美国对中国降低投资门槛,此前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也对中方喊话,称在对话中不会“掩盖”包括南海在内的中美分歧,但他的喊话被媒体解读为“对中国降低了调门”。“超级大国试图共管世界”,俄罗斯《独立报》22日发文称,布热津斯基曾表示希望中美两国“共管世界”,这一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两国间分歧巨大,但两国都希望能够建立合作关系,这也是两国每年举行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目的。
汪洋:《中美对话收获红利》
21日,汪洋副总理透过《华尔街日报》为对话预热,确立基调。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网站评论版的这篇题为《中美对话收获红利》的文章副标题是:“自2009年来,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增加5倍,为美国创造了超过8万个岗位。”文中还进一步表示,“如果投资障碍更小,还可以大有所为”。
文章称,“在一些批评者眼里,对话带来更多的指责,而不是结果。但事实胜于雄辩。对话帮助两国认识和扩大共识,并取得双赢结果。”“大家或还记得,十年前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施加27.5%的惩罚性关税时的情绪,幸运的是,双方选择了对话而非对抗,避免了一场岌岌可危的贸易战。”“气候变化也是对话取得成功的领域之一”。
针对人民币升值等敏感问题,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过去十年,中国致力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货币改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的报告称,中国的货币目前并不再被低估”。“许多中国企业一直被美国对中国投资的高门槛所困惑,例如严格的安全审查,中国商人在获取商务签证方面也有困难……中方希望看到更多积极的步骤。”
汪洋同时肯定战略对话是中美关系日渐成熟的标志,“双方利益的融合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双边关系发展至今,双方都无法承担非合作与对抗的关系。”
2013年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汪洋也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文中质疑美国对华贸易的不公平性,当时被媒体认为“终结了过去只是美方单方面索价的局面”。
“过去,中国请美国来投资,没有门槛,因为我们穷、弱,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模棱两可——需要钱又怕被坑。美国奉行实用主义,对越来越强的中国有所防范,我们应为此感到高兴。”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22日对《环球时报》说,汪洋副总理在对话前再次向美国直率提出要求,表明中美处在历史性关系调整期,“我们认为,中美从1979年‘相对不平等’到2030年将‘发展匀称’,现在已经走过2/3,还有15年左右时间。”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