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地中海举行的“海上联合-2015”联合演习11日拉开帷幕,两国共出动9艘水面舰艇。这次联合演习除了地点选在地中海外,还有哪些亮点?中俄两国海军又是如何实现融合和协同作战的呢?针对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国海军专家,据专家介绍,这次演习双方采用人员、舰艇混合编组,并且实现了雷达、声呐等核心数据的共享,未来中俄海军还有可能走向更远的大洋。
人员、舰艇完全混编
俄新网12日报道称,本次演习将从11日开始,持续到21日。其中11日至12日为联合行动筹划准备阶段,主要在联演指挥部组织图上推演;12日晚至17日为展开兵力组成集群阶段,中俄参演舰艇向地中海演习海域集结;18日至21日为保护远海航运安全实战演习阶段,进行海上防御、海上补给、护航行动、保证航运安全联合行动和实际使用武器的演练。中方参演兵力是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导弹护卫舰临沂舰、潍坊舰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2架舰载直升机以及特战队分队。而俄海军派出“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顺利”号护卫舰、“西蒙风”号气垫导弹艇、“A·沙巴林”号大型登陆舰、“亚速海”号大型登陆舰和1艘海洋拖船参演。
中国海军专家张军社12日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从三个层次可以看出双方在这次海上联合演习中将进一步增强融合和协同。首先,指挥机构在加强融合和协调,无论在总导演部还是作战指挥部中,中俄的指挥员都在一起指挥,两国海军的作战、情报等参谋也都在一起工作。第二个层面,在作战编成中也实现高度融合与协调,比如海上防御科目中,红方和蓝方编队将模拟对抗,红蓝双方中都有中俄舰艇混编在不同作战编组中。第三个层次,从作战单元来看,在1艘军舰上,人员也实现混编,中方舰艇上会有俄罗斯军官,俄罗斯舰艇上也有中方军官。双方军官可以在演习中进行切磋,共同完成指令和任务。
雷达、声呐情报实现共享
张军社认为,此次演习看点之一在于演练科目中的协同海上防御,包括从反潜、防空和反舰三方面模拟受到敌方来自空中、海上和水下的威胁。张军社表示,“反潜防空科目是传统作战项目,进行这些科目的演练,需要双方舰艇打开火控雷达和声呐,因而雷达和声呐的数据都要暴露给对方,这样的科目只有战略互信水平高的国家之间才能进行。”
中国军事专家李杰认为,这次中俄海上演习是融合级别比较高的联合演习。据李杰介绍,双边海军演习从低到高可分为若干层次,最初级的双边联合演习,就是实现语言和通信上的无障碍沟通;之后是情报数据的共享互通;之后是双方可以共同完成规定科目,比如俄方出动1艘巡洋舰,中方出动1艘054A,双方演练如何默契配合;再往上一个层级就是舰机混编,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作战方案实施演练,双方兵力取长补短;再进一步就可以兵力混编进行红蓝对抗,比如在不通报任何演习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反潜训练。不过,李杰也建议,未来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的兵力规模应该更大,舰艇与战机的种类应该更多,演习想定也应进一步贴近实战。
中俄海军还将走得更远
有媒体分析认为,这次演习最大的亮点就是演习地点远。对于这次为何会选在地中海进行演习,张军社回应称,这是中俄举行的第四次“海上联合”系列演习,中国分别于2012年、2014年在黄海和东海主办演习,俄罗斯2013年在日本海主办演习。俄罗斯海军将今年的演习交给俄黑海舰队承办,而黑海舰队的负责区域就是黑海和地中海,所以演习选在地中海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中国对于地中海也并不陌生。中国海军曾多次对地中海沿岸国家进行港口访问,2011年曾派出舰艇执行利比亚撤侨任务,2014年还曾在地中海为叙利亚化武海运护航。
李杰认为,这次演习的科目设置虽然比较常规,但这次演习体现出中俄之间战略伙伴“背靠背”合作,特别是海上合作会越来越常态化,双方未来会进入越来越多的中远海海域,而不是像原来仅限于中国周边海域。
张军社表示,这次演习的主题就是共同应对远海的海上威胁,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不仅对中俄有利,对于其他国家也是非常有益的。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